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汉唐宋三朝帝王陵寝被盗严重,明十三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19
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中国历代帝王陵寝被盗的记录很多,犹以汉、唐、宋三朝被盗非常严重。清朝的东西陵也有几座座被盗掘。在中国古代帝陵中,只有明代帝陵墓葬保存较好,其中包括南京的孝陵与湖北的显陵。北京的明十三陵中,除思陵在民国年间被土匪盗掘外,其余十二陵均安然无恙:这在中国古代帝陵中是十分罕见的。

出现这一奇迹的原因,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这些陵墓的保护有关。

明朝时每建一陵,必设一卫,有官兵驻守、巡视。陵区外围有陵墙,路口有敌楼城门,住有官兵;陵区地处勾通关外要塞八达岭、居庸关,朝廷派有总兵官统帅上万官兵,守卫在陵区西北的 花镇、居庸关等地,既保陵区又顾及了京师的安全。各陵还有神宫监、祠祭署等内外官员作为陵区的管理人员常驻陵区实施管理。一整套完善的组织管理确保了陵区的安全。

明朝灭亡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 从关沟和得胜口沟进入陵区,他们急于攻下昌平城进而攻取北京城,在陵区做了短暂的停留,他们放火烧了定陵的祾恩殿、祾恩门、左右配殿和康、昭二陵的明楼,并未对明十三陵进行盗掘和大规模的破坏。

清朝时,朝廷对明代陵寝也采取了保护措施。从顺治元年(年)到乾隆二十二年(年)间,各陵还派有守陵太监(又称司香内史)。雍正二年(年)又封朱元璋第十三代简王后裔,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为一等侯,令其世世代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可见早期清宗室制度之廉明宽怀。

清朝灭亡后,国民 府将十三陵作为古物管理,早期沿用清代管理方式,后裁革陵户,改设明陵警察所,对十三陵进行保护。

由于明清两朝及国民 府都对十三陵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天寿山陵区内设置比较集中的前十二陵都免遭了被盗掘的厄运。据原属晋察冀部队老十团住在十三陵的退伍老兵回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烧饭,山上柴草缺乏,为省时间常常会在陵区的享殿内捡拾殿内的椽子,更有甚者会用斧头砍伐大殿楠木柱子,这在当时缺乏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有关。据说日本人信 神,他们会烧毁老百姓的房子,但从来没有破坏过陵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