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北京的五大帝陵之五十三陵风水图解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5/9
医院订阅哦!

何谓风水

晋代郭璞所著《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以易经理论为导向,阴阳五行为基础,同时涵盖河图、洛书、地理、星象等理论知识。目标境界是为了趋吉避凶,荫及后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风水的流派

峦头派风水

中国风水源远流长,逐渐形成峦头和理气两大流派,峦头(即山势)为主为体,理气为用。峦头要诀在于四势: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理气要诀在于合时运合法。

峦头派理论:以山川地势,河流道路的形态,寻找生气旺盛的处所。主要派别: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

理气派风水

理气派风水理论:以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星象、等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十分复杂的风水学说。主要派别:命理派、三合派、五行派等。

峦头派风水

觅龙、点穴、察砂、观水和取向是峦头派堪舆的主要原则。

峦头派风水理想模式图

觅龙:风水学将山脉视为龙脉,觅龙就是研究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龙真;

点穴:风水学中把人的脉络穴位比拟成地理的脉络穴位。穴是千里龙脉的止聚之处,点穴就是寻找龙脉生气集聚之点,亦是冲阳和阴,土后水深,郁草茂林的最佳的选址地点——穴的;

察砂:所谓砂,是指环绕穴周围的山。察砂就是寻求能够藏风聚气的地理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察看砂山的位置和砂山的形态——砂秀;

观水:所谓水指水源和水流。观水就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水势、水形、水质——水抱;

取向:选择方向、朝向——向吉。

十三陵的风水流派

廖均卿

十三陵的卜选陵址领导小组:

礼部尚书(侍郎):主管礼乐祭祀;

工部官员:设计施工;

钦天监官员:安排吉时选择吉地;

风水术士:选择风水宝地。

十三陵选址的风水术士——廖均卿。

廖均卿,江西赣州兴国梅窖乡三僚村人。永乐五年,由礼部尚书引荐入京选择陵址。时经两年,终于择取北京西郊昌平东北的黄土山为陵区。明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

十三陵以峦头派(赣派)风水为主为体,三合风水布局理气时运。

十三陵的总体格局

十三陵风水格局主要包含风水圈以内的陵区和风水圈以外的禁山两大部分。

风水圈:由十山口之间的山脊线与南边的风水墙,组成了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周长40余公里的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内包含了陵区龙、砂、穴、水、大小明堂等一切风水要素,故称为风水圈。

禁山:主要分布在陵区北方和东西方的山区,以保护陵区的龙脉,罗城,朝山等风水堂局不受毁坏,禁山之内不得采石烧灰,亦不得伐树、割草、拾柴,违者都要治罪。

十三陵的建筑体系主要包含三部分:神道、陵宫和玄宫。

神道: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下马碑、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七孔桥等建筑;

陵宫:是陵寝建筑的主体部分,主要建筑有陵门、陵恩门、陵恩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供案、明楼、宝城与宝鼎等建筑;

玄宫:深埋地下,最富神秘色彩,明陵玄宫建筑可用五室三隧制度来概括。

十三陵龙脉

龙脉:风水学将山脉视为龙脉,在上图连接祖山、少祖山和坐山的山脉。

祖山:指穴后方的最巍峨挺拔的群山之首,昆仑山为万山之祖。

少祖山:龙脉从祖山分出后又一高起的山峰。

坐山:龙脉尽头的山,其下便是最佳结穴地。

十三陵龙脉属中国北干龙,发源于昆仑,出身正统,祖为高祖,干为主干,品格高尚,尊崇无比。

天寿山是燕山山脉的一支,燕山与太行山通过祁连山—阿尔金山与风水中的山祖——昆仑山连接在一起,所以说天寿山的龙脉发源于昆仑,昆仑山是长陵主山天寿山的太祖山。

十三陵点穴

穴:古语云:“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在上图为坐山下建筑物的选址地。

明堂:建筑物前的开阔地,风水学中称之为明堂,明堂有内明堂和外明堂之分,紧靠建筑物前的是内明堂;距离建筑物较远的是外明堂。

长陵穴与名堂

穴后主山出身正统,俊秀挺拔,玄武垂头,顺脉而扦,周围砂山环护,二水交合,朝案耸立,明堂宽阔。

十三陵察砂

砂山:是指环绕穴周围的山。如上图在穴周围的坐山、白虎山、青龙山、水口山、案山、朝山都称为砂山。

砂山命名:砂山以天空中四个方向上的星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命名,即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

十三陵的砂山

十三陵的砂山: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远朝近案,前呼后应,如诸神朝元,层层围裹,更显王者气象。

两重案山:天寿灵山和陵区南方诸山;

三重朝案:凤凰山、西山、太行山。

十三陵观水

水流:界穴水流由小到大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虾须水、龙虎水和朱雀水。

水流的选择原则:要抱,陵区的水流最宜交合与环绕,水口:穴区水流的进口或者出口,水来之处谓之天门,水去之处谓之地户,水去之处要曲折环绕,重重砂山遮挡。

长陵水流

十三陵的水流:小水夹左右,大水横其前,弯曲环抱,天门地户,重重关锁。

十三陵取向

向:指方向、朝向。

四正四隅:方向按照八卦分为四正四隅,即震、兑、离、坎、艮、巽、乾、坤,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长陵的方向

十三陵的取向:艮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五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木火得局玉叶庆,衍蕃昌悉和仙经。宜任陵室——廖均卿《朝献山图表章》。

十三陵的葬式

万历皇帝出土时的葬式

“北斗七星”被认为是极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属紫薇垣。紫薇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帝星所在。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十三陵的葬式:上照天星,下映地穴,无往不吉;葬制根据“太一九宫格”原理,采用“五室三隧”的体制。

往期回顾:北京的五座帝陵之一:金朝十七陵北京的五座帝陵之二:辽宣宗永安陵北京的五座帝陵之三:景泰陵北京的五座帝陵之四:消失不见的金废帝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