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一提起“太监”,大家的固有印象或许就是误国误民,比如子渊之前介绍的小德张,但子渊今天介绍的这位却堪称是太监中的例外。
▲《江山风雨情》王承恩剧照
王承恩,祖籍河北邢台,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于是远房亲戚将他卖进宫当了小太监。崇祯帝朱由检因为父亲不被祖父宠爱、母亲又是父亲婢妾,在幼年时受了不少罪。在被哥哥朱由校封为信王后,王承恩来到11岁的信王身边,对其多有照顾。
▲《大明劫》崇祯帝、王承恩剧照
时间一久,王承恩便逐渐被朱由检视为心腹,在其即位后,王承恩更是一跃成为秉笔太监。事实上,王承恩起初是被魏忠贤派遣到信王身边的一名眼线,长期监视着朱由检的一言一行。直到王承恩无意中得知魏忠贤计划谋反后,才主动与其撇清关系,并帮助朱由检登上大宝。
▲《江山风雨情》魏忠贤、王承恩剧照
顺利即位的崇祯皇帝下决心清除阉党,隔断魏忠贤羽翼并逼迫其自缢身亡,猖狂多年的东厂也因此一蹶不振,在一系列的行动中处处可见王承恩的身影。
崇祯十七年,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国终于快要倒下了。这时的崇祯早已神志不清,文臣武将也几乎逃了个大半,内城中的实际指挥者只有王承恩一人。根据《明史》记载:
“(王)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
▲明思宗朱由检自缢殉国处
然而仅凭一人之力自然是无法抵挡千军万马的。3月27日,在刺伤公主、逼死妃嫔后,披头散发的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登上煤山,在一棵槐树上吊死。至于这位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老太监王承恩,则对着君王遗体三叩九拜,随即自缢在旁边的一棵海棠树上。
▲明十三陵雪景摄影
三天后,崇祯皇帝的遗体被李自成的士兵发现,其尸骨由遗老们装在柳木棺材中运至明十三陵。在满清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以极高规格将崇祯帝厚葬,并将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安葬于崇祯帝思陵,让他继续在九泉下照料崇祯。顺治帝继位后主动为其撰写了八百字碑文,康熙皇帝对其更是称赞不已,为他树碑立传不说,还曾率众臣亲自祭奠。
▲王承恩墓
由此可见,太监这一行当也有忠奸善恶之分,既有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刘瑾,也有英勇就义的王承恩和扬我国威的郑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