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里,您可能已经看过无数张与防疫相关的照片,并借此认识居家时门外的环境和无法亲历的场景。
这些照片来自一群总是奔波在现场的人。他们是昌平区的摄影爱好者,您一定看过他们作品。
1月31日起,杨连荣、谷天利和李凤元三名摄影师就从南口镇开始,进行疫情期间的场景记录。
在摄影师们看来,记录值得记录的事,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一种直觉与本能,也是一种责任。当时正处于疫情初期,杨连荣三人是最早开展记录抗疫画面工作的一批人。
为了配合防疫工作和保证画面质量,他们选择在人流量较小的夜晚外出进行拍摄,这为拍摄工作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三人在夜间进行拍摄摄影师们回忆道:“晚上为了补光,我们需要自己带着大灯;一些地方不想被拍摄,我们就只能离开;下着雪的时候,为了找到正在进行防疫工作的现场,我们要一条路一条路地走,直到看到值得拍摄的画面。”有时三人需要踏着积雪,或步行或开车走几十公里、路过上百个路口,才能捕捉一个最真实、最有价值的画面。
谷天利在南口拍摄的照片2月2日,城北街道开始主动和摄影家协会进行合作,记录抗击疫情这段艰难而特殊的时光,这为摄影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拍摄机会。大家用了5天时间,记录了城北街道几十个社区的防疫现场。
后来,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参与到不同街道的拍摄工作中,并得到了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昌平区文旅局的支持。
杨连荣为城北街道拍摄的部分照片在摄影师们看来,摄影工作是有特殊性的,它要求摄影师必须亲历现场、与拍摄对象面对面交流。但是,大家也意识到这样的行动不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便将拍摄行为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为拍摄而外出,将拍摄重点放在自己在生活中的、身边的防疫工作场景。
部分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与此同时,摄影师们自己也成为了防疫工作者。
刘毅 是昌平区摄影家协会回天摄影分会的主席,因为在社区的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而“火线入 ”。从大年三十起直到现在,刘毅 都一直活跃在天龙苑小区的疫情防控岗位上,肩负着观察和帮助居家隔离人员、执勤站岗等各项防疫工作。春节期间,他还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每天防疫的日常,留下了作为防疫一线工作者的文字记录。
进行拍摄工作的刘毅 刘毅 “火线入 ”现场刘毅 疫情期间的工作日记截图同时,刘毅 还在线上对摄影家协会的工作进行策划和指导,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