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如此父子一嘉靖与隆庆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1/23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哈喽,大家好呀,这里是小呆瓜趣味历史系列之明帝系列第五期。

上期讲了一对冤家叔侄,上上期讲过了另一对冤家叔侄。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大明的父子们。看看这些个真龙天子,是怎么过自己一家子的生活的。(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炽和朱瞻基大家想必已经很熟悉了,在此就不再赘述啦,嘻嘻~~)

大明正德十六年,公元年,向来很快活的正德皇帝、镇国公威武大将军、提督军务总兵官、朱厚照老哥,由于去年在水池子里扑腾了一阵,不幸得了肺炎,于这一年正月溘然长逝。

皇上没了,自然由皇上的儿子继位。可谁曾想,皇上继位了十六年愣是没生下个一儿半女来,可能光顾着逛妓院、卖菜、领兵打仗了。(在第一期里也有提到喔!没看的小伙伴们可以康康!)大明父死子承的传承到此算是断了。咋办?内阁首辅杨廷和眼珠子一转,埋头开始翻大明的皇室族谱。

老朱家人丁兴旺,挑来挑去,朱厚照的堂弟,十五岁的朱厚熜有幸被选中,成功承继大统。

嘉靖帝画像

这可真算是天上掉馅饼了,还是M9和牛馅的,朱厚熜美滋滋地向北京出发了,成功上位成为嘉靖皇帝。在经历了大礼议事件后,朱厚熜成功掌握了皇权。什么是大礼议事件呢,简单地说,就是杨廷和和当时的皇太后硬要朱厚熜认朱祐樘(朱厚照之父,朱厚熜之伯父)为父亲。原因很简单,你算是过继过来当皇帝的,你跟朱厚照本是一辈。既然如此,认朱祐樘当爹也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可是朱厚熜这孩子倔啊,他觉得他自己有爹,凭啥认朱祐樘?在进士张璁的帮助下,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与内阁首辅和一众大臣展开了礼的论争。最终他赢了,尊自己生父兴献王为本生父亲,孝宗为皇考。在这件事中,嘉靖皇帝朱厚熜展现出了成熟的心态和强硬的态度。也向世人证明了,他对爹是有多么执着。(狗头,开个玩笑)

这事儿还没完,嘉靖皇帝不知道是不是上瘾了,过几年,又再次动用强硬手段,强行尊自己父亲兴献王为兴献帝,升附太庙,庙号睿宗,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甚至排到武宗朱厚照之前!可这就犯了忌讳了,因为太庙里讲究认祖,而且有严格的九五规定,睿宗一插队,数目就超了。咋办?嘉靖眼珠子一转,直接把朱棣的庙号给改了,改成成祖,哎~这就刚好了,我认朱棣老哥为祖,不就完了嘛!

就这样,明太宗朱棣成了明成祖朱棣,不仅如此,嘉靖还把自己父亲的陵寝改称显陵,妥妥的帝王待遇。说真的,这就很不合适,明明连皇帝都没当过,只是一个区区二字王爷,却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嘉靖这孝心,天地可鉴啊!

但他对儿子的态度,可就不一样咯。

嘉靖帝的后宫虽然不跟他堂哥似的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但人数也是不少的。后宫妃嫔一共为他生育了八子五女,可惜的是,除了三子朱载坖(后被封为裕王,即隆庆皇帝)和四子朱载圳(被封为景王)之外,其余的全部夭折。他本人呢,又在壬寅宫变(一群宫女趁他睡觉要杀他,差点成功)后搬去了西苑,不在后宫里住。于是这仅存的两个儿子自然就成了未来的两位储君。

万寿帝君嘉靖帝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这不就是翻版的朱高煦和朱高炽嘛!由于裕王比景王只大了一个月,而且嘉靖帝更宠爱弟弟景王。这就导致裕王非常郁闷,弟弟仗着皇上宠爱,今天搬他一块砖,明天拿他一颗糖。裕王虽然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但景王仗着老爹撑腰,死皮赖脸就是不去就藩(更有朱高煦那味儿了),俨然一副不死心的样子。搞得裕王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然而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众所周知,嘉靖皇帝是非常信奉道教的,整天宫里都是烟雾缭绕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拍古装剧呢。吃丹药比吃饭都勤快,喝符水比喝汤都频繁。还有个神神道道的道士陶仲文,非常受嘉靖帝敬重,领着比首辅还高的工资,干着比看门大爷都闲的活。这哥们儿有一天闲来无事,给嘉靖皇帝算了一卦,结果一看卦象,好嘛!“二龙不可相见”!

太损了,真是太损了。

皇上是龙,皇上的儿子自然也是龙,嘉靖一琢磨,那干脆就不见了。于是,俩儿子与他至死都没有再见哪怕一面......

裕王真是要叫起撞天屈了,为了避免父亲起疑心,他连生了儿子都不敢向父亲汇报。裕王前几个子女都不幸夭折了,直到第三子朱翊钧(后来的万历皇帝)生下来,健健康康活到五岁,才敢抱去让嘉靖帝赐名。结果到了宫门口,太监出来把孩子抱了进去,他进不去--嘉靖帝还是不见他。严重缺少父亲关爱的裕王很受伤,我甜蜜的容易嘛!

唉,回去吧,生活还得继续,太阳依旧会升起。

裕王这种谨小慎微的做派,不能说毫无作用,起码他弟弟景王绞尽脑汁也没找到他的污点。眼看着在京城赖了这么多年了,再不就藩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乎便心不甘情不愿地去了封地。

哪知这一去,便是永别。景王于嘉靖四十四年病死在封地,裕王还没从悲痛(惊喜)中走出来,长期嗑药的嘉靖帝居然也于嘉靖四十五年冬去世了,这下,他朱载坖就是板上钉钉的皇帝了。就这样,嘉靖四十五年冬,皇太子朱载坖继位,改今年为隆庆元年,隆庆皇帝稀里糊涂地登场了。

你以为接下来就开始讲隆庆帝了吗?且慢,先总结下嘉靖帝。(嘉靖帝为政策略,党争风云,大家可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广告哈!)

嘉靖皇帝朱厚熜,于正德十六年(公元年)继位,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去世。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任用夏言、张璁等贤臣,励精图治,史称“嘉靖新政”。但中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后隆庆年间得以解决)。嘉靖朝是明朝中期的又一个转折点,初期他扭转了明朝的颓势,但后期帝国又重新陷入危机。死后谥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葬于明十三陵之永陵。

对于他,我借用海瑞同志的话来评价,“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者,家家净也。”

隆庆皇帝画像

不管怎么说,裕王可算是登基了。登基后的隆庆皇帝可就撒开欢了,整天放飞自我,他的封号裕王还真没讲错,欲望嘛!一当上皇帝,他就基本上天天过着“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了。至于国家大事,不要紧,徐阶、高拱、张居正,个个都是治世能臣。在这帮人的指挥谋划,以及隆庆皇帝的点头拍板下。先是跟俺答签订契约,不再打仗,开放关市,允许做买卖。

这就很灵性了,有利的显然是大明,因为大明有技术,控制着市场价。比方说一个瓷瓶,我今天说换两匹马,明天说三匹,你换不换?不换?不换那你家里以后就摆马吧,你也甭摆瓷瓶了。

在这样一通操作下,俺答成了韭菜,大明几十年便收割了大量财富,用少量的种子、瓷器、绸缎换了大量战马、毛皮、牛羊,还带来了不少西域的奇珍古玩。

至于南边,搞笑,戚继光戚将军往这里一站,一下子就把倭寇打得满地找牙。之后王崇古、谭纶、俞大猷等名将齐头并进配合戚继光,倭寇之乱很快便被平息下去。隆庆皇帝在位的六年里,南北边境都安静下来,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清明,大明又一次满血复活。最搞笑的是,隆庆皇帝还啥都没干......

大家看清宫剧,就会发现清朝的皇帝实在是太勤奋了,雍正老哥十三年干了三十年的活,天天宵衣旰食,勤奋工作。乾隆、康熙这些圣明的君主也是如此,不太圣明的也比明朝勤奋多了。再一看大明朝的皇帝一个个看起来都是懒懒散散的,而且极其不务正业。有干木匠的(明熹宗)、嗑药的(明光宗)、炼丹的(明世宗)、当宅男的(明神宗)、斗蛐蛐的(明宣宗)、吃春药练功的(明宪宗)、逛妓院卖菜的(明武宗),真可谓无奇不有。然而明朝的政局却总是十分稳定,不管皇上怎么闹,天下都乱不了。

而这,就是明朝政治制度的优势了,恩,我不讲嘿嘿。(感兴趣的大家伙,恩,可以百度内阁制一下。)简单的说,内阁制度至关重要。

可惜,隆庆帝的身体不好,又纵欲过度,加之大量嗑药。终于,隆庆六年,他一病不起,撒手人寰。这位皇帝简单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就此结束。

那,咱们总结一下吧。

隆庆皇帝朱载坖,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登基,隆庆六年(公元年)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葬明十三陵之昭陵。在位期间任用贤臣,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虽能力中庸,然在位期间成果丰厚,穆之一字,理所当然。

嘉靖与隆庆,实在是悲催极了。一句话,让老爹不爱我十八年。实在是令人嗟叹不已,末帝崇祯皇帝就曾对女儿说过,“愿你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在那万恶的封建社会,亲情在权力面前从来都是不值一提的。

昭陵

唉,幸好,我们正身处和谐美满幸福友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嘿嘿~

好了,本期内容至此结束,还请大家给个三连支持下呀,小呆瓜在此谢过大家伙了,咱们下期见。

(小声嘀咕:“明朝皇帝的名字真甜蜜的难打。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