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西夏王陵12号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2/27

西夏陵陵区总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目前,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座。9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按星象布局排列。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9座帝王陵分别是太祖李继迁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昊泰陵、毅宗李谅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献陵、崇宗李乾顺显陵、仁宗李仁孝寿陵、桓宗李纯祐庄陵和襄宗李安全康陵。西夏自景宗李元昊称帝至末帝李亡国,共传10帝,若加景宗追尊的其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则有12帝。西夏陵内只有9座帝王陵,后三代皇帝因死于成吉思汗灭西夏期间,故未能造陵。西夏陵每座占地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陵园分南区、中区和北区三个区域,其中以南区的裕陵和嘉陵最大,俗称“双陵”。西夏陵3号陵,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9座帝王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和保护最好的一座,专家认为,该陵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泰陵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墙内有广场、道路、院落、水井和房屋等,遗迹均清晰可见,布局十分整齐。城内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中部和后部的正中,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他建筑多集中在城的前部和中部。

西夏陵出土的力士碑座

西夏陵的陵区地表发掘出大量的兽面纹瓦当、花卉纹瓦当、虎头纹滴水、绿琉璃瓦、白瓷板瓦、花纹砖、套兽、莲花桩基,以及造型生动、高达1.5米的灰色和绿色琉璃鸱吻,精工制作的石雕栏柱和男女像力士碑座等大型建筑物件,显现出昔日陵区的宏伟规模和肃穆景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西夏陵进行了发掘,主要有桓宗庄陵和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庄陵是一座有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式墓,墓道长49米,距地表24.6米。墓室由中室和东西配室组成,不做砖室,只在四壁砌护墙木板。出土文物有金银器、珠饰、铜器、甲片、铜铃、瓷器等,此外还有矛、剑、高足碗、瓶等残件,以及在盗坑堆土中发现的金带饰、西夏钱币、宋朝货币、雕龙栏柱和雕刻佛教经语的经幢等文物。碑亭中出土了西夏文、汉文残碑多块。陪葬墓的墓室为圆角方形,出土文物有鎏金铜牛、石马、石狗等随葬品,还有几百块西夏文、汉文残碑以及唐宋货币、丝织品等。西夏陵出土的大量文物,为研究西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宗教和帝王宫廷生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研究发现,西夏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王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