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上了少陵原,神秘大冢看不完,真令人惊奇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3/27

过去经常走雁引路,在长安区大兆街道附近能看到一些大冢,也曾见过站立在庄稼地里的石马。少陵原上的大兆一带陵墓较多。

少陵原上的大兆一带,有陵墓遗迹处,其中汉陵处,唐陵14处,明陵3处,其中帝王陵1处,皇后陵3处。

比较有名的有汉宣帝杜陵、汉王皇后陵、汉许皇后少陵、唐贞顺皇后敬陵、明秦康王墓、明秦惠王墓、汉丙吉墓、杜牧墓及杜氏墓群、唐怀阳公主墓。

杜陵

位于长安区东北部少陵原北边,大兆街道甘寨村西北侧,为汉宣帝刘询陵墓。《汉书.宣帝纪》载:陵起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因陵设杜陵县,迁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入上林苑。始有韦曲、杜曲等居邑。原陵占地平方米,冢呈覆斗形,顶边长35米,宽29米。陵前有毕沅书汉宣帝杜陵碑,近年被毁。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陵

位于长安区东北部,大兆街道东司马村东北侧,汉代称杜陵南园,因形状为三层台级,今当地人称“台台冢”。距宣帝杜陵9千米。许后少陵现存土堆为方形,底边长97米,顶边长35米,宽29.7米,高24米,与杜陵同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后少陵是汉宣帝刘询许皇后平君的陵墓,因埋葬许皇后而得名。自汉代以来,沿用至今。

《汉书.孝宣许皇后传》也有记载:“许后立三年而崩,谥曰恭哀皇后,葬杜南,是为杜陵南园。”因陵墓比汉宣帝杜陵小,被称为小陵,因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也就是说少陵原的来历也是因为许皇后陵而得名,也就是大家经常在经过雁引路时,看到的很大的那个冢。

杜氏家族墓群

位于长安区东部少陵原上司马村西南一带,杜氏墓冢有:杜如晦墓、杜淹墓、杜亚墓、杜济墓、杜佑墓、杜顗墓、岐阳公主墓,诗人杜牧墓也在这里。

唐代杜氏宰相墓多在这一带。长安杜氏,后魏至唐长安世家豪族,大都葬于长安大兆街道司马村附近。

明秦王墓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大兆街道内,占地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其中主要有13座潘土墓、1座世子墓及1座王妃墓、38座郡王墓,统称为“明秦藩王十三陵”。第一代秦王朱樉墓现存大型碑刻14件,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两对,石狮一对,其他王墓亦有大型石雕,共件,十分珍贵。

明代秦藩王封王位起,即开始营建王墓,留有天井供死后将棂封入,人称为井,和墓同义。主要有十三座藩王墓,称长安明十三陵。明代秦藩王封王位起开始营建,少陵塬上共埋葬九个藩王,每个王墓有两个护陵军寨,后军寨都发展成村,故称“九井十八寨”。九个井有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康王井、简王井、庞留井、世子井等,现均为村名。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庞留唐墓

该墓位于大兆街道庞留村,又称唐武惠妃墓。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之墓,武惠妃死后被追封为贞顺皇后,号墓为敬陵。敬陵曾被盗,珍贵的棺椁流失海外,年棺椁文物被追回,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人们常说,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原上埋皇上。觉得少陵原上的陵墓也不少,墓葬规格和数量应该也是令人惊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