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如此父子二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3/3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大家好呀~这里是小呆瓜。

明朝是很可爱的王朝。

不同于清朝的肃穆、宋朝的软弱、唐朝的开放,它很可爱。但是首先声明,这份可爱不是说皇帝和大臣可爱,也不是它的百姓可爱。而是当你读到这一段历史时,会情不自禁地发笑,它在拥有历史的厚重感的同时,也兼具让人哑然失笑的俏皮之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大明最具有反差萌的一对父子。

万历皇帝朱翊钧和泰昌皇帝朱常洛。

‖少年天子和顶级宅男

提起万历皇帝,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大明十六帝,他算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了。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的超长待机时间,四十八年的帝王生涯让他在中国位皇帝中名列前茅。这时间长事就多,被人记住也是理所应当的。这其二嘛,恩,得归功于他大明第一宅男的称呼。

神宗朱翊钧

前几期讲到,他爷爷嘉靖皇帝是个道士,终日热衷于炼丹修道。整天想的都是感动神仙的一千零一种方法,以便获得长生不老审批许可证,所以终日不上朝在大殿上炼丹。再加上壬寅宫变后他搬到西苑去住,掐头去尾他足足有二十五年左右都没有上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呢?更持久,二十八年!

不过说句实在的,嘉靖皇帝虽然不上朝,但还是处理政务的,毕竟今天鞑靼的俺答汗来串门,明天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来借点零用钱。他要是啥都不管,大明早八百年完蛋了。可万历皇帝就不一样了,在消极怠工的二十八年里,除了极个别大事(如战争、外交、纳税),他还管管外,其他的干脆就当耳旁风。把宅男的风气贯彻到底,万历皇帝真的算是意志坚定了。

那这一切都是为啥呢?

哼,我也不知道......

万历皇帝朱翊钧,自隆庆六年(公元年)继位,其时年仅十岁。国家大事全依仗其母李太后与内阁首辅张居正。

帝师太保,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

张居正可是古代著名的大人物,耳熟能详都不能形容他的知名度。在死党冯保的配合下,张居正把持朝政,辅政十年,将大明朝治理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单单粮食储备都够十年的。把当时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都给惊到了。万历皇帝本人也在耳濡目染下学习到了作为帝王所必须的知识和权谋。(明朝皇帝不都是不学无术的喔!)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谥文正,万历皇帝正式亲政。(倒是跟康熙帝很像。)

张居正主编给万历看的《帝鉴图说》

万历皇帝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沿用张居正的策略和谋划,使得历经两百年风雨的大明再一次蒸蒸日上。这也是万历年间三次大型战争能够获胜的前提。

然而,万历十五年,他开始懈怠了,万历二十年,他正式罢工,不再上朝。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在他当宅男的二十八年里,可谓是油盐不进,什么都不管,作为顶级宅男,他这么多年躲在皇宫里,究竟在干啥呢?万历皇帝这辈子就出过一次紫禁城,古代人娱乐方式也少,没有王者,没有吃鸡,没有某哩某哩。那他在干啥?生孩子?数钱?斗蛐蛐?我们不得而知。但就他这二十八年不出门的精神,简直是我辈楷模!(不是)

万历年间的大事,除了津津乐道的万历三大征(两次平叛战争,一次对外,大明vs丰臣秀吉)之外,就是围绕太子朱常洛展开的,明末四大案。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为万历帝长子。

这对父子的恩恩怨怨,因此而起。

‖妖书案

万历二十六年,一篇名为《忧危竑议》的奇特文章席卷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五年后,又有一篇名为《续忧危竑议》的文章问世,轰动全国的妖书案正式展开。

忧就是担心,危是危险,竑是支持,基础的意思,放在这里,便是指一国之本,即东宫太子。议是议论,连起来,就是对太子之事未定发表议论看法,并为之担忧的一篇文章。

太大胆了,实在是太大胆了。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都知道,太子的抉择可谓关乎一国未来,只有皇帝死了,取下正大光明牌匾后的匣子,才能知道是谁,外人根本无从得知。康熙帝死后的九子夺嫡事件,惨烈无比,搅得整个国家都不得安宁。明朝虽然没这么繁琐,可太子之位也是绝对的敏感话题,连皇后都无法决定的事,关系着太多人的政治利益,现在被人堂而皇之地评头论足,还发了两篇!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再说了,当时可是有太子的,朱常洛嘛!你搁那忧个什么劲啊!更何况,大明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堪比现代特工,敢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干出这种大事,别的不说,胆子是真的大!

讲到这,咱就不得不提一句了,朱常洛这个太子,其实很寒酸,他母亲本来只是一个小宫女。有一次万历皇帝去朝见他妈李太后,出来慈宁宫后手脏了,就让一小宫女端盆水给他洗手,结果洗完后他定睛一看,乖乖,惊为天人!于是就......

后来嘛,就有了朱常洛。

由于母亲出身的卑微,朱常洛也过得憋屈,他的东宫里平日连个炭火都没有,朱翊钧也很晚才给他安排老师读书,俗称太子出阁。操办婚礼也是极为潦草,礼物更是少得可怜,他那个东宫也是简陋得跟个值班室似的。相比于他弟弟,福王朱常洵,差的没了边。

福王朱常洵是朱翊钧三子,系宠妃郑贵妃所生,深得万历皇帝宠爱。由于朱常洛的老妈身份地位太低,加上郑贵妃的枕头风,万历皇帝于是便想废了朱常洛改立朱常洵。

但这时候文官们不愿意了,他们从礼法、品行出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论证了半天,最后说,不行。

可能大家都很奇怪,皇上的话也有不灵的时候?哼,在大明,这太普遍了。内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足以和皇帝抗衡的庞然大物。它不仅拥有票拟权,还总管六部,内阁首辅更是百官之首!更夸张的是,内阁还有封驳权--就是对皇帝的旨意表示反对时,全体内阁成员集体举手表决,超过三分之二赞成即可退回旨意拒不执行。(跟漂亮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很难搞了,皇上只能争取内阁成员的信任,又拉又打,大臣们也不甘示弱啊,抱成一团铁板一块,不管贬职还是流放都不为所动。双方的争执持续了好多年,搞得皇上十分厌烦。(后来万历皇帝的怠政可能与此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双方分成了两派,也就是福王派和太子派,两方争斗了好多年。这时候,这两篇文章的出现,就无异于一个重磅炸弹了,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们纷纷议论起来。官员们受株连甚广,几任首辅都被拉下马。

锦衣卫们受皇帝死令昼伏夜出,历经几个月,最终只抓到了一个叫皦生光的书生,据说这两篇妖书都是他所写。可没想到皦生光在锦衣卫大堂上当场翻供,死活不认这件事。锦衣卫们面面相觑,选择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打你丫的,让你不认!

这招果然好使,皦生光屈打成招,然后秋决时被千刀万剐。这件案子就这么草草结束了。离奇的是,最终也没确定真的作者,这件案子,也就成了千古悬案。我们的主人公朱常洛则是擦了擦汗,一脸苦笑。

当然了,闹得再凶,这也只是精神上的打击,接下来,就轮到肉体了。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夏,某天午后,太子东宫。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手持一根梃(大木棍子),径直闯入东宫,打伤了两位守门太监,差点送太子朱常洛归西。幸好这时锦衣卫们赶到,将这家伙拿下。明末四大案之二,梃击案拉开帷幕。

这就很扯了,皇宫大内,又不是菜市场,虽然比不上什么天牢诏狱般坚不可摧。但也绝不是说进就进的,高手如云,防卫森严。更何况,皇宫内错综复杂,这汉子怎么就一路畅通无阻精准无误地闯到了太子东宫?

答案很简单,他有内应。而皇宫内部,能够畅通无阻的,只有太监,皇帝,和他的女人们。

刑部于是展开调查,老虎凳、辣椒水,可劲儿往汉子身上招呼,什么狠招损招都使了。最后,他招了,他说他叫张差,是被两个太监带来京城,训练了几个月,来行刺太子的。一问两个太监是谁,妈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俩太监,以前曾经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好嘛,事情似乎是明摆着的,罪魁祸首就是郑贵妃。

心底之蛙一直摸你肚子!郑贵妃料到万历帝活不长久了(已经是万历四十三年),朱常洛继位算是板上钉钉了,若是朱常洛继位,自己必然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办了他算了!于是她便布置了一切,想要刺杀太子。恩,合情合理。(狗头)

不过嘛,疑点也很多,且不说派自己以前的贴身太监会留下把柄。你就是要行刺,不说找个东方不败,起码也该找个令狐冲一样的人物啊!还特么就给了一根木棍子,这玩意儿看着唬人,但是太大太明显了,杀伤力也不够,学人家荆轲弄把匕首不香吗?既能近战还能投掷。

而且,郑贵妃多少也在后宫呆了这么多年,刺杀太子这种万本一利的蠢事,她真的能干出来吗?

万历皇帝显然也不信,于是他便置之不理,让太子自己做决定。这边朱常洛镇定下来,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便没有过多追究,放了郑贵妃一马。

不过这一前一后两次交锋,朱常洛和郑贵妃算是结下大梁子了。而这,也成为第三案爆发的根源。

大明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万历皇帝终于去世了,苦熬多年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改年号为泰昌,史称明光宗。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这个年号很陌生,比隆庆、弘治、成化这些都要陌生。唉,这都是有原因滴。

因为这个年号,满打满算,只用了二十九天。

‖红丸案

明光宗朱常洛,乃是中国历史上继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只在位了二十九天,连一个月都没有。(不算西汉海昏侯刘贺和金末帝完颜承麟。)

嗑药嗑死的明光宗

按说他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生命力应该是很顽强的,怎么在皇位上愣是没挺过一个月呢?

这就要牵扯到明末四大案之三,红丸案了。

朱常洛这个人,本身素质是非常不错的,虽然万历皇帝对他很不待见,基本设施都没给提供完善。但他本人品性还是可以的,一上台,付清了他老爹拖欠的工资,还处理了积压多年的政务,补充了亏空的官员,取消了矿税。一通操作下来,新皇在官员和百姓心中的威望便大大提升,政局为之一清。

满朝文武都很满意,但有一个人不满意,谁?老熟人郑贵妃。

本来她是先皇的宠妃,先皇死了,她应该是皇太后这一辈分的,这样朱常洛就是想报复她也晚了。(哪有杀母亲一辈人的。)结果朱常洛在朱翊钧灵前把胸脯拍得山响,坚决表示完成任务,一扭头,不认了!搞得郑贵妃很慌,这先皇刚死,就开始搞这种事,等到先帝尸骨已寒,她还不直接完蛋?

于是郑贵妃决定先发制人,在朱常洛继位第八天,给他送去了八个大美女。

啊这......朱常洛哪里顶得住,欣然接受。(没办法,这小子原先太苦了。)具体内容我们不做描述,只借用史书来形容:“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这一年,朱常洛三十八岁。他的身体本来就算不上好,这下晚上一顿折腾,白天再处理一天政务,身体很快就垮了。

皇上生病,自然有太医,可太医给的药皇上吃了都没啥大用,这时一个叫崔文升的太监自告奋勇献药,而朱常洛还真就鬼使神差般地相信了他,吃下了这一副要命的药。

这是一副泻药。

完犊子了,皇上一个晚上跑肚跑了三四十趟,算是彻底躺倒,再也动不了了。后来一查,发现这崔文升竟然曾经也是郑贵妃的人!

大臣们那个又急又气哟,于是,以杨涟为首的一批忠心耿耿的官员出马。先是对郑贵妃的侄子郑养性一顿连哄带吓唬,把郑贵妃给吓得搬出乾清宫。又上书给皇帝对皇帝一顿痛骂,斥责他沉湎女色、不理政事。

话说这大明的皇帝确实脾气好,朱常洛挨完骂,欣然接受。赶跑了崔文升和郑贵妃,终于将局势缓了过来。

可皇上之前跟妃子探讨人生时吃了太多药物,崔文升泻药一下起了太猛的作用,他这病还是没好。太医们宵衣旰食,也只能做到勉强稳定病情。这可咋办呢?大家只好昭告全国,遍访名医。

注意了,是名医,可不是名药。

朱常洛继位第二十三天,来了一个叫李可灼的道人,说是给皇上献药,正好,内阁首辅方从哲在场,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就给轰出去了。过了几天皇上不知从哪知道这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让人把这人找到,想尝尝这人的药。

于是,第二十八天晚上,李可灼进“仙药”--红丸,皇上吃后,感觉非常良好,“思进饮膳”。大臣们欢呼雀跃,这下子终于有救了!朱常洛也很高兴:“不错,当赏!来,再给朕来一丸!”于是,他又吃了一颗。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继位第二十九天)凌晨,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驾崩于乾清宫。

这就是红丸案的来龙去脉。

其实咱们客观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皇上晚上折腾,白天工作,加之嗑药,把皇帝身子掏空了,崔太监献泻药,把皇上放躺下了。李可灼的所谓仙丹,应该是一种补药,其实他出发点没错,亏空当然要补,可惜,他补的有些过了。第一丸其实就已经差不多了,再吃一丸,就补多了,猛烈的药性摧残着朱常洛的身体,于是他就这么死了。

这就是这对父子,为父者,不关心儿子的教育,婚姻,身体;为子者,终日谨小慎微,天性和欲望被压抑,最终,将他彻底毁掉。我们在感叹他俩结局的同时,也要多注意自身以及周围的人。

毕竟,人生没有第二遍。

妖书梃击,红丸移宫。这明末四大案,说来说去,都是利益的纠葛和纷争。这两位皇帝,一宅男,一嗑药。长期的不作为,终于使大明滑入崩溃的深渊,后来的崇祯皇帝无论多努力,都无法再扭转局势。

所以,明亡,乃始于万历。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明神宗朱翊钧(年—年在位),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前期励精图治,取得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后期二十八年不上朝,懈怠政务,使得大明逐渐崩溃。死后谥号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神宗死后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明光宗朱常洛(--年在位),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仅在位一个月。在位期间填补亏空,让政局一清,为后续皇帝打下基础。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唉,这样的父子,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明亡,乃始于万历

至于明末四大案之四移宫案,牵扯到明熹宗朱由校,咱们就不放到这期了哈,嘻嘻~

好了,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创作不易,还请大家一健三连支持一下,小呆瓜在此谢过大家啦,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