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的长陵
墓主为明成祖朱棣
陵寝坐落在天寿山中峰前
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
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王
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
他登基后励精求治
做了一些
在中国历史上
有影响力的大事
今天,文旅君为您讲述
与长陵墓主明成祖朱棣
有关的历史大事件
称帝·建陵·迁都
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因皇太子朱标早逝,遂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为防止诸王拥兵篡位,采纳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的意见,采取削藩措施。从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到建文元年六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周、湘、齐、代、岷五位亲王的爵位被削除。
朱棣眼看削藩就要轮到自己头上,便以朱元璋所定祖训中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道,必举兵诛伐,以清君侧”为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打起“靖难”旗帜,举兵南下。经过四年的激战,朱棣打败了建文帝,在南京称帝。
称帝后,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监国南京,天下奏章都要送往北京行在所。
永乐七年(年)五月八日朱棣下旨兴建自己的寝陵,历时三年有余,于永乐十年正月建成地下宫殿,随即确定陵名为长陵。
长陵的陵寝制度基本沿袭孝陵制度,有深远曲折的神道和壮丽恢宏的陵宫建筑,但局部又有所变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
明长陵从落成至今,经历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破居庸关,经昌平直捣北京城;清朝八旗劲旅挥师入关,一统华夏;此后又有民国时期的战乱环境。然而在这历史的沧桑巨变中,长陵的陵园建筑却仍保存得比较完好,这堪称历史奇迹。
永乐朝大事件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传奇皇帝,是一位勤政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做成了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大事。
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即位后为标榜文治,先后命儒臣编纂了《永乐大典》《古今列女传》《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为善阴骘》等书籍,他自己也撰写了《圣学心法》《务本》等书。
在这些书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典》。永乐元年,成祖命翰林学士解缙等人,广集群书,第二年编成了《文献大成》。成祖觉得简略,规模不够,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术等各类书籍无所不包。永乐五年(年)编成,计卷,3亿7千万字。
该书“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收入自先秦至明初各类图书七、八千种,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
五征漠北
永乐年间,退居于蒙古草原的故元势力不断内讧相互混战,并分裂成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他们对明朝时叛时附,试图与明朝抗衡,卷土重来。
●永乐七年七月
为了打击故元势力,成祖曾于永乐七年七月派淇国公丘福率军10万征讨鞑靼,不料在胪朐河全军覆没。为此成祖决定亲征。
●永乐八年二月
他亲率50万大军征伐鞑靼,在斡难河大破可汗本雅失里军,又于兴安岭击破太师阿鲁台军,取得了第一次北征的胜利。
●永乐十二年(年)
朱棣又率军50万征伐瓦剌部,明军再次获胜。
●永乐二十年到二十二年间
朱棣三次率军出师漠北,使故元势力受到了打击。
朱棣在武力打击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对愿意与明朝和好的蒙古部族以及西北、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赐予一定官职,令其管理当地政务,并以“厚往薄来”的方式,允许他们与明朝进行贸易。成祖采取的这些措施,使明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派遣郑和远下西洋
为了发展与海外的关系,成祖自永乐三年始先后六次派遣内官监太监郑和率领大型船队出海远航。
这支船队,装载丝织、瓷器等大量礼品和商品,以南京为起点,先后到达今南海及印度洋诸地,与30余国进行了友好往来,宣扬了国威,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听了文旅君的讲述
您是否对明长陵
和明永乐朝的历史
多了几分了解
今天的“古迹探真”
就为您讲述到这里
下期再见
来源:明十三陵官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