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重现万历皇帝陵墓发掘现场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4

明十三陵,为何只挖了万历皇帝的陵墓,而不挖其它皇帝的陵墓?

自古以来,一个帝王在当上皇帝后,肯定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建陵墓。虽然说帝王们也想长生不老,但是古往今来,哪个皇帝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安安分分的修建陵墓,期待死后能够住得舒服一点,因此修建陵墓就成了必做的一件事情。

中国历史中,大明王朝一共历经16位帝王,传承了年,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之后,明朝的帝王基本上都葬在了京城,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明十三陵。除了朱元璋葬在了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以及朱祁钰这个皇帝不被承认,剩下的十三个皇帝的陵墓都在这明十三陵中。

然十三个都是陵墓,但还是有区别的,倒不是皇帝陪葬品之类的区别,而是这十三座陵墓中,有一个陵墓已经被挖掘了,这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万历皇帝是明朝中晚期的皇帝,为什么不去挖掘其它陵墓,反而只挖掘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呢?

实最开始郭沫若和一些考古专家们最想挖掘的是朱棣的长陵,目的是为了确定长陵中有没有《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这部百科全书本来是有副本的,但是因为战火,加上清朝时期历代帝王的政策,让这部百科全书大部分都消失了,仅存的卷也散落在世界各地,如今想要找到全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挖掘永乐大帝的陵墓,《永乐大典》很可能作为这位帝王的陪葬,安放在地底下。

然而,勘测长陵的工程一点都不顺利,专家们不好随意下手,于是决定找一个比较小一点的陵墓来练练手,加上万历皇帝在位48年,里面保存的史料也可能会多一些,于是就开始发掘定陵。然而,按照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很多文物虽然挖掘出来了,但是没有办法保存,让很多奇珍异宝遭到无法修复的毁坏。

这次发掘让考古专家们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从此不主动发掘帝王陵,所以明十三陵中,只有万历皇帝的陵墓被发掘

年5月19日清晨7时,随着发掘工作队副队长白万玉一声令下,对中国皇陵第一次主动地运用考古学方法进行的科学发掘,正式动工。就这样,最初发掘长陵的计划,阴阳差错地就变成了皇帝陵墓——定陵玄宫重见天日的结局。

年5月19日,经过1年的多次波折和艰苦发掘,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金刚墙显露在发掘队员的面前。傍晚时分,工作队成员披挂整齐,下到探沟,将梯子搭上金刚墙……

随着金刚墙的逐步打开,突然,有人发出一声惊呼:“地宫大门!”众人打个寒战,顺着电光的方向望去,只见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突兀而现,高高地矗立在面前。这是用整块汉白玉做成的两扇石门,历经多年仍洁白如雪。每扇大门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

在打开这道石门后,发掘队员根据自来石模糊的题字的提示,又先后打开了6道石门,最后在玄宫后殿发现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上。里面分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可惜的是,定陵阶段性发掘完成后,3个用金丝楠木制作的无价珍品,被无知之人丢弃于后山,从此消失不见。

紧接着工作人员在陵墓内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使考古工作者掌握了众多的第一手资料,引起了海内外考古学界和炎黄子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