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太监才是真爱方程读史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7/9
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803.html

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是明朝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大一统的皇帝。

崇祯皇帝能够登基,实属意外,因为父亲不受皇帝爷爷的喜欢,加上自己母亲出身低贱,五岁时因罪被杖杀,之后崇祯被两位庶母养育,过得并不幸福。

意外登基

公元年,被明熹宗朱由校册封为信王,五年之后,明熹宗驾崩,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朱由检才继承皇位登基称帝,史称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非常勤快,生活非常节俭,骨气也最硬。崇祯抓住时机孤立魏忠贤阉党集团,最后一举铲除,重新启用之前蒙冤大臣,授命袁崇焕尚方宝剑,嘱托他帮助大明王朝收复全辽。

本是励精图治的皇帝,但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根据史书记载,在崇祯登基之后的七年时间里,只有崇祯四年没有发生旱灾。经过短暂平静之后,从崇祯十三年开始,瘟疫一直笼罩大明帝国长达数年之久。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朝堂之上党争现象严重,而民间百姓遭受天灾难以生存,大明王朝的矛盾终于在农民起义中爆发。在大明王朝内忧不断时,外患也悄然而至,关外的后金政权趁机崛起,始终对大明王朝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凄惨离世

公元年,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张殷马上劝说崇祯投降,硬骨气的崇祯抬手一剑杀死没骨气的张殷。随后,崇祯赐给自己的皇后周氏和嫂子张皇后各一条白绫,两人上吊而亡,悲剧还在继续,崇祯哭着对女儿说“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用左袖遮住脸,右手举剑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悲剧还没结束,崇祯又用剑杀了自己的几位嫔妃。

崇祯皇帝此时仍然比较冷静,他传召百官前来听旨,准备对身后事进行妥善安排(此是根据崇祯死后遗言推断)。让崇祯皇帝心凉的是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人前来,崇祯皇帝仰天长叹发出感慨“诸臣误朕,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在李自成破城之际,只有很少数人为大明朝自杀殉国,更多的官员和贵族是带着财产逃跑躲难,有些人则是在城门大道上双膝下跪迎接军队入城。

崇祯皇帝来到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之上,在一颗歪脖树下无奈选择自缢身亡,当年崇祯上吊的那棵树已经不在了,现在景山上那棵树是年补种的。据记载,崇祯皇帝上吊时披头散发,身穿蓝色的袍服,一只脚穿着红色鞋子,另一只脚上只有白色的袜子。从崇祯皇帝死前的状态装束来看,他一路上失魂落魄地从皇宫中逃到这里,最终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说到崇祯皇帝的穿着,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崇祯皇帝是非常崇尚节俭的,一如明朝历代皇帝一样,崇祯皇帝日常经常都是素衣,他还让皇后亲自给自己补袜子。

崇祯皇帝凄凉的死去,而他的身边只有一位叫王承恩的太监。王承恩对崇祯皇帝的忠心可歌可泣,在崇祯上吊绝气后,王承恩死后也要陪伴崇祯,在崇祯上吊那棵树旁边找到一棵海棠树,上吊而亡。

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李自成在北京城大肆搜捕崇祯,但始终不见踪迹。在搜查过程中,义军意外救下了失血过多昏迷过去的长平公主和袁贵妃,还给周皇后的遗体安置起来。李自成找不到崇祯皇帝,心中有些慌张,害怕崇祯趁乱逃出城,若是遇到南方的勤王军队,李自成还要再费一番劲。

李自成对部下下达了死命令,影视剧中常见的那一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并且重金悬赏崇祯的下落,结果真的被士兵发现崇祯的尸体,此时的崇祯已经在歪脖树上挂了三天时间。

李自成立即前往煤山,将上吊的崇祯和太监王承恩的尸体全部收起来,突然李自成发现崇祯皇帝的衣服上写有一段话,大意是总结了自己悔恨的一生,最后一句话却感动很多人,也许李自成也曾经被感动,这句话是“认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看到这里,也许崇祯最后一次着急大臣也是要安排大家保护百姓子民,可惜没有一个大臣前来。

尴尬下葬

李自成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以及忠心太监王承恩三人的尸体分别入殓,其中崇祯皇帝的梓宫是刷红色漆,周皇后的梓宫是刷黑色漆,并且崇祯皇帝还换上翼善冠和金靴。

李自成本来想把崇祯皇帝按照明朝的传统安葬在天寿山,却发现崇祯皇帝在位十六年还没来得及修建自己的陵墓。有些较为奢侈的皇帝一般很早就开始修建陵墓,而也有些较为节俭或者贤明的皇帝则并不急着修建陵墓。

最后,李自成将安葬崇祯皇帝的事交给昌平州的官员,并且要求要按照皇帝的规格来下葬崇祯皇帝。接受这个差事的人叫赵一桂。赵一桂当时是顺天府昌平州的署吏目,对于下葬崇祯皇帝这件事,他也是满脸蒙圈,因为昌平州政府并没有钱来下葬崇祯,尸体暂时被放在城外的关帝庙。

赵一桂在苦恼之中灵机一动,他想到募捐的办法,赵一桂组织当地的贵族士绅来捐钱,磨破嘴皮子也只有十位士绅愿意捐款,最后赵一桂共获得两银子。

赵一桂已经想好了崇祯皇帝下葬的地方,原来崇祯皇帝喜欢一位田氏贵妃,贵妃死后,崇祯就在昌平州为她修建了陵墓,赵一桂从经济有限的角度出发,决定将崇祯皇帝、周皇后与田贵妃合葬在此地。

赵一桂带头将贵妃的陵墓掘开,而此时崇祯皇帝的棺材是有棺无椁,椁是棺材外面的套,帝王下葬是必须要有椁,情急之下,赵一桂将贵妃的椁取下来套在崇祯皇帝的棺材上。

之后,赵一桂移动贵妃的棺材位置,将崇祯皇帝的棺椁放在最中央的位置,左边是周皇后的棺材,右边是田贵妃的棺材,将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之后就将陵墓封起来。

后来,赵一桂和一位名叫孙繁祉的人共同再捐了五两银子,为崇祯皇帝的陵墓修了一道围墙。

重修陵墓

清朝统治天下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缓解明朝旧臣旧民对清朝统治者的抵触情绪;二是遮盖清朝统治者对明朝宗室后代的赶尽杀绝;三是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治理清王朝。

顺治皇帝从国库中专门拿出银子来为崇祯皇帝重新修建陵墓,要求按照明朝皇帝的规格来修建,同时还请人专门为崇祯写了碑文,将崇祯的陵墓叫为“思陵”,也就是现在十三陵中的思陵。

在清朝初期,统治者一直害怕反清复明的人,而顺治皇帝为崇祯皇帝扩建帝陵,这事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该办好呢,还是故意不办好呢。办好了害怕被戴上思念前朝的罪名,不办好又怕得罪当今皇帝。

因此这事一直被拖来拖去,直到后来,一位叫曹化淳的官员冒死向顺治皇帝进谏说明此事,顺治皇帝明确传下圣旨“如再延诿,定行重治”,思陵的重建工作才顺利开始。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经也专门为崇祯皇帝的思陵进行修葺,增建了明楼和起恩殿。在清朝末年,思陵遭受盗墓贼和战火的双重洗礼,陵墓内随葬品一扫而空,就连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以及田贵妃的尸体都不知去向。

现在的十三陵中的思陵是后期重新修建的,参照相关史料内容,复原了原来的一些思陵样貌。

崇祯皇帝凄惨的生前身后事到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