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纪录片丨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9/23
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大家好,我是十三姨,今天推荐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是谁建造了紫禁城?公元年1月23日,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年人们收到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建文帝的统治在经历靖难之变后成为历史。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用永乐作为年号,年号的变更,也意味着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改变。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当今中国南京,此时的北京在大明的版图上只是一个布政司称为北平。永乐元年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上朝时,一个叫做李志刚的礼部尚书提出设立第二个京都北平。朱棣十一岁时被封为燕王,朱棣和部下很熟悉北平这个荒凉的地方,因此便同意了设立北平并改名北京。而故宫就由此诞生。

朱棣从侄儿手上夺了天下,也在不停地铲除侄儿旧部。杀虐太多的朱棣的心病就是在大火中丧生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的侄儿建文帝,害怕被复仇。再加上朱棣上朝时差点被大臣景清刺杀。于是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故地北京,当年的五月份上朝时宣布迁到北京,但是很多大臣反对因此暂且搁置。于是朱棣不得已开始秘密策划迁都北京的计划。北京当时实行迁至北京的南方人可以得到朝廷五年免交税赋的优待,因此江浙一带的有钱富商也随之迁移,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开始有农民开始开荒种地。此时在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汉的大军也在进军中原,意味着大明朝的北方面临着危险。朱棣准备迎战时,帖木儿在行军过程中突然病倒,这场大战不战而胜。

公元年6月,郑和部队受到永乐帝朱棣的派遣远洋航行,向世界展现大明国威。据说,这次航行也是为了寻找到失踪的建文帝,了却朱棣的心病。公元年8月的一天,大臣们建议在北京建一座宫殿,朱棣非常开心地接受建议。朱棣开始派亲信前往全国各地为这项工程做准备。建造工程需要的原材料楠木在深山峻岭里面,收集过程异常凶险,多少人丧命在采集过程中,“入山一千出山五百”这就是采木的代价。如今太和殿里的巨大楠木早已难见踪影,现在的柱子是由清朝松木拼凑而成。大木运输还有一个传奇事件,有一天山洪暴发,大木随流直下,遇到巨石大木便发出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后来朱棣将运输大木的这座山封为神木山。因此我们得知当时的大木运输依靠天然的河流和运河运至北京城,据说采木工程持续了十三年之久。

开采石料也同样的艰辛,在保和殿最大的那块丹陛石是在明代一块完整的石头上雕刻而成。据记载,这些石头来自北京郊房山大石窝和门头沟青白口,这里直到如今依旧生产着汉白玉石头。在运输石材的道路上每隔一里左右开一口井,在冬日水结成冰时,数万名民工一起运输,用了28天时间才运到北京。这次故宫建造的备料过程长达十年,在十年中,当地的经济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百万名工匠中在历史长河留下名字的不多。泰宁侯陈珪年被任命为故宫工程总指挥,他没有等到紫禁城建成的那一天。老木匠金珩、负责石料制作的陆祥、负责工艺的蔡信等。工匠万顺胡亮参与了建造故宫工程,他们两个是这百万名工匠幸运的两名工匠,在历史长河留下了他们的名字。还没迁都,朱棣的徐皇后不幸去世。陵墓应该建在南京,但是朱棣还是派大臣去北京寻找埋葬徐皇后的地方,于是找到如今的明十三陵。公元年的一天,不再有大臣反对迁都,由此开始进行迁都。

这部《故宫》的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略略聊到这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正片,里面有很详细的细节说明。《燕京八景图》描绘了明朝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对于明朝来说也越来越重要,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这种改变影响至今。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纪录片,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顺顺利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