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了!可是,考古专家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消失了。眼前突发的情况他们束手无策,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身上精美的丝织品正在迅速的变质毁坏。
之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身还被人烧毁,他们的棺材被人扔在外面,附近的居民拿去劈开做成了家具。
年,明史专家吴晗提出,挖掘部分明朝皇帝陵墓,以此来完善考古科学化,同时助力明史研究。
郭沫若是我国的历史学家,对文物及古墓十分痴迷。得知吴晗的提议,当即表示支持。
于是吴晗起草了挖掘报告,推动了这个事情的进展,而吴晗是挖掘皇帝陵墓的主要人员。
正是这个挖掘项目,他们即将目睹一场悲剧的发生。
年,吴晗起草的报告,联合了郭沫若、中科院院长等5人一起签署,上报给了国家。
这份报告中详细说明挖掘皇陵对考古及历史研究有重大意义,国家相信这些学者,批准了申请。
报告中申请的挖掘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长陵的规模在明朝十三陵中很大,保存完整。
选择挖掘长陵的理由很简单。长陵未被盗过,完整的陵墓有助于研究文物及帝陵结构。
他们没有想过,长陵为什么未被盗过。考古队在长陵周围研究了几个月,连地宫的入口都没有找到。
一众考古专家的信心被狠狠打击。现实的无奈,迫使他们放弃了长陵的挖掘。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明帝陵的挖掘。
他们在研究长陵的时候,万历皇帝的定陵发生了小规模的坍塌。这个意外的发生,考古专家队立刻转向,申请挖掘定陵。
此时,外界反对开挖帝陵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打着研究明史的专家们已经听不进任何的反对声了。一年后,定陵终于被挖开了。
万历皇帝在位时间48年。万历年又是明朝经济发展很好的年代。无数珍宝进入了万历皇帝的“小金库”后被万历皇帝带入了地宫与他相伴。
年5月19日,定陵地宫打开的时候,无数珍贵的文物展现在考古专家的面前。
只是,考古队也是首次挖掘这么大规模的皇帝陵墓,根本没有经验。
随着地宫的打开,外界空气、湿度的进入,地宫墙壁上的精美壁画迅速被氧化破坏,失去了光彩,甚至消失。
然而,这些人除了兴奋,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他们只顾着往里走,去发现更多的文物珍宝。
通过了前殿、偏殿、来到停放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的后殿。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专家们直接打开了他们的棺椁。
皇帝的龙袍,各种精美的配饰,精致完整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考古专家们十分兴奋,喜悦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可是他们并没有笑多久。
就在此时!他们发现,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身上珍贵的丝织品正在迅速的变质毁坏。
而专家们并没有经验来处理这些突发状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龙袍迅速氧化损坏。
虽然痛心,但是毫无办法。但是,不仅仅这些,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吸取教训。
棺椁旁边的29口红漆大木箱,也同样被随意地一一打开。珠宝、金银、瓷器等性质稳定的,没有损坏。
然而,那些明代的丝织品刚打开时颜色鲜亮,光彩夺目。专家们为了保存好这些丝织品,使用了一些化学试剂。
自作聪明的做法,几个月后,这些明朝精美的丝织品全部发黑变质,没有了刚出土时的风采。
而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身在定陵打开后被扔出定陵烧毁了,他们的棺材也被劈开,被附近的居民拿走了,并非盗墓,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
中国考古有组织的皇帝陵墓考古酿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令国民心痛、国家痛心。随即国家颁发了法令,禁止主动挖掘皇帝陵墓。
一出手就盯上了复杂的皇帝陵墓,实在是自不量力!而郭沫若也因这件事,被人安上了“盗墓贼”的称号,承担了无数的骂声。
定陵事件后,国家也意识到目前还不具备主动挖掘皇陵的条件。使更多的皇帝陵墓免于被考古挖掘的命运,并且严格的保护起来。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您怎么看?欢迎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