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镇是昌平区旅游名镇,近年来,十三陵镇按照“文旅兴区”战略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持续打造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镇域文旅项目,探求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时下,十三陵的七孔桥花海景区各种“上新”,紫菀花、波斯菊、鼠尾草等各色花儿竞相盛开,千亩“花浪”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美得如梦似幻。“今天跟家里人过来看看,天气特别好,花也特别漂亮,尤其是紫菀花,开得一大片一大片的,特别美。”游客王女士说道。七孔桥花海景区位于十三陵镇,占地亩,景区内共种植了万余株花卉,是一处免费开放的室外休闲场所,也是昌平网红打卡地之一。为了给游客提供良好舒适的游玩环境,去年,十三陵镇对七孔桥花海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客流量也逐年增加。“七孔桥花海景区每年9月中旬进入第二个盛花期,目前紫菀花盛开了70余亩,有4个花色,基本上能够满足游客第二个花期的赏花量和观赏量。”十三陵镇七孔桥花海景区负责人朱高山说道。为保障游客安全,从停车场至景区出入口的道路还进行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道路两侧也进行了升级绿化,全长米的小路不仅有大树遮阴,还装饰了上万个小风车,游客可一边享受秋日清凉,一边欣赏沿途美景。踏准“美丽乡村”的建设步调,近年来,十三陵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全域旅游休闲景观节点,选取麻峪房村、大岭沟村、万娘坟村作为试点,开辟出一条国有公司牵头、村集体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新发展路径,加大产业联动,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镇域环境的提升,带动乡村旅游“火”了起来,十三陵镇各民宿也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游客。近日,一节青少年戏剧传统小课堂在十三陵镇大宫门村“石玖的院”民宿内举行,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感受着戏剧表演带来的乐趣。“石玖的院”于年正式营业,年被评为北京网红打卡地。今年,该民宿成立了“旅学团”,深入挖掘十三陵镇旅游文化,结合镇域实际,打造了3条文旅路线,路线中融入旅游景点、采摘、餐饮等内容,在游客的旅行中创造应接不暇的“小惊喜”,让游客来了还想来。“我们通过采摘、旅游景点的探访,让大家能够了解十三陵镇的历史文化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同时我们还以孝道为主,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在旅行中有所收获。”石玖的院主理人石少峰说,今年“旅学团”只是个开始,明年,将会把“旅学团”打造成常规产品,通过路线推介,吸引游客到昌平游玩。如今,民宿已经成为昌平旅游的一个热词。十三陵镇把乡村民宿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带动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聚焦‘产业+旅游’发展思路,现在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民宿数量逐年增长,聚集效应愈加凸显。”十三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超表示,下一步,十三陵镇还将继续探索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形成集民俗文化村落、体验农业、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功能镇,构建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新图景,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陵镇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宜居的生态环境,为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格局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十三陵镇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切实优化生态和旅游环境,全面提升镇域特色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同时,紧扣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坚定不移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全镇高质量全面发展。十三陵镇党委书记崔宙鹏表示,接下来,十三陵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围绕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资源,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优化和民生福祉保障,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十三陵镇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环境优良、文化深厚、和谐宜居的国际文化旅游名镇奠定良好基础。图文/向凌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