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图片 >> 正文 >> 正文

定陵凤冠汉族妇女最高等级的头饰,一段悲伤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7/18

中国是礼仪之邦。三千年前的《诗经》中的"天子穆穆",是说天子冠服庄严肃穆;"衮衮诸公",是说公侯冠服之盛。后妃服饰则以华丽见长,所谓"凤冠霞帔",一直是汉族贵妇人的服饰。

年,北京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考古发掘,出土了随葬凤冠四件。明代凤冠与唐代凤冠一脉相承,与现存宋代皇后画像上的凤冠尤其相似。这是汉族妇女最高等级的头饰。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的陵墓,陵中埋葬着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考古发掘时,出土丝织品及金、银、玉器等各类文物三千多件。四件凤冠分别为三龙二凤、六龙三凤、九龙九凤、十二龙九凤。它们的构造完全相同,只是装饰品数量不等。

凤冠的内胎是用细竹丝编成圆框,里外各敷一层罗纱,纱上髹漆。冠上为花丝龙、翠凤、大小珠花,冠口为细花,冠后用金属丝制成两博鬓。左右分开,各三扇,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凤冠通体镶嵌各色珠宝和点翠如意云片。四件凤冠上的珍珠,从一千多颗到五千多颗不等,宝石从95块到块不等。

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

花丝金龙系用纤细过发的金丝,运用高超的累丝工艺加工而成。这种工艺水平在现代都很难达到。花丝金龙在翠云的衬托下,腾云驾雾,壮志思飞。龙口衔着的长长的珍珠宝石的珠滴,又似龙涎下降,给人飘飘欲仙之感。

点翠金凤以精美的金掐丝点翠工艺加工而成,翠凤翱翔下视,栩栩如生,把视线引向主人公的面部,既塑造了凤冠本身完美的艺术形象,又为衬托主人公神圣庄严、高贵华丽的国母(封建时代皇后称国母)形象提供了条件。

凤冠不是日常戴用的,只有受册封、谒庙、上朝等重大典礼时才服用。

孝靖皇后姓王,是万历帝的儿子、在位仅一个月的泰昌帝的生母。王氏原为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所居慈宁宫(在现故宫外西路)的一个宫女。一日,万历帝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太后不在,万历帝见王氏貌美,便与她发生了关系。按照明宫惯例,皇帝宠幸了某女子,便要颁发赏赐品,并由文书房的内侍作下记录。但这次是皇帝偷了太后身边的使女,所以大家都讳莫如深。后来太后发现王女怀孕,便在宴席上旁敲侧击,万历帝仍是不应,最后太后还是要来了"内起居注"给万历帝看,铁证如山,万历帝才勉强承认。太后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于是在万历十年四月被封为恭妃,八月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但万历帝宠幸郑贵妃,对王氏并未放在心上;郑贵妃寻机将她打入了冷宫。

万历四十年,王氏病危,太子常洛请求皇父批准,才得以探视生母。及至到了冷宫,只见宫门外加了大锁,常洛砸开铁锁才进入宫内。此时王氏已双目失明,她手摸常洛的衣服,泣曰:"见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说完,便离开了人世。

万历帝死后,光宗在位虽仅一个月,但还是不忘生育之恩,下诏追尊母亲。但事情只开了个头,光宗却也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完成父亲的遗愿,追尊祖母为太后,并打开万历帝的定陵,将祖母与祖父合葬。

定陵内皇帝戴的金冠只有一顶,随葬的翼善冠即乌纱帽两顶。可以推定,原来陵内的凤冠也不过一顶,而另外三顶是孝靖皇后安葬时带进去的。她的儿孙们哀怜先母生前的不幸遭遇,故特别加了三顶凤冠,以为补偿。

这便是定陵凤冠的一段悲伤的历史。

#明十三陵定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