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位皇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19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可是我们熟知的是北京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就是明十三陵,顾名思义就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有人就奇怪了,不是说16位皇帝的吗?那还有3位皇帝哪去了?

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明朝确实有三位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这第一位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当时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死后也就葬在了南京钟山之阳,也就是“明孝陵”。这第二位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文了,因为他的叔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他的统治,朱允文在朱棣攻入南京后下落不明,一直到今天朱允文的去向都是一个谜,因此他连陵墓都没有。

(明十三陵)

这第三位就是今天要说的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了,他也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没有入葬明十三陵的皇帝,就连亡国皇帝崇祯也被葬入了明十三陵,由此可见朱祁钰的地位是相当的尴尬啊!

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祁钰活着的时候是在天寿山给自己修了陵墓的,但是后来被大哥朱祁镇给捣毁了,而且年多后这个被废弃的陵墓还被明光宗朱常洛给占了!那这究竟都是咋回事儿呢?且听小祁慢慢道来。

闲散王爷、临危受命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因为母亲吴氏出身卑微,所以朱祁钰也从没想过要去争什么帝位,他的目标就是做好自己的闲散王爷,潇洒的过好这辈子。也因为如此,虽然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异母兄弟,但是并没有像其他朝代那般剑拔弩张,反而是相当的和谐。

(朱祁镇和朱祁钰影视形象)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险些葬送了大明王朝,同时也改变了兄弟二人的关系与命运,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25万大军亲征瓦剌,同时任命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然而因为指挥失误而导致20万明军被瓦剌包围,最终全军覆没,而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所俘虏。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京城人人自危,很多人都准备南逃以避瓦剌锋芒。值此危急存亡之际,因为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所以于谦等人联名奏明孙太后,请求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公元年9月,朱祁钰登基称帝,改元景泰,遥尊远在塞外的大哥朱祁镇为太上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登基之前,于谦等人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承继大统,可是朱祁钰却似乎有些惶恐,因此是一再推辞。

内治奸党、外御瓦剌

无论如何,朱祁钰最终还是登上了帝位,而他的登基也确实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他即位后,对内立即对太监王振的党羽展开了清算行动,王振的党羽因此纷纷落马。对外则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利用明英宗朱祁镇招摇撞骗的企图未能得逞。

(朱祁钰影视形象)

瓦剌因此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城。朱祁钰则任用于谦等人,调集重兵,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击败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就此断了瓦剌继续南下夺取天下的念头!

贪恋权位、软禁兄长

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镇在瓦剌人手中其实已经沦为了一张废牌。因此瓦剌首领也先打算将朱祁镇放回来,可是朱祁钰却不想接。大臣们建议朱祁钰迎回朱祁镇,朱祁钰却非常不高兴,并且说道:“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意思就是说我本来是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

这个时候于谦就劝说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逢迎耳。于谦的意思就是说皇位已经定了,太上皇回来了还是你当皇帝,你就放心吧。朱祁钰听了于谦这番话,这才勉强同意迎回朱祁镇。

(于谦画像)

随后派去瓦剌的使者杨善随机应变,竟然直接将朱祁镇接了回来。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朱祁钰再不愿意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即便如此,朱祁钰也是在迎接的礼仪上减了又减。朱祁镇返回北京后,立即就被送入了南宫中软禁了起来。刚刚摆脱了瓦剌人的囚禁,很快朱祁镇又变成了弟弟的囚徒。

为了防止朱祁镇与旧臣联络,朱祁钰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但是即使如此严密的防范,仍然不能使朱祁钰放心。他最后竟然下令伐尽南宫中的树木,以防有人逾越高墙与太上皇朱祁镇密谋复辟。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贴补家用。

(钱皇后影视形象)

景泰三年(公元年),朱祁钰悍然废掉原太子朱见深,代之以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但朱见济不幸于次年夭亡。

回想当初的朱祁钰,众人推举他继承皇位而百般推辞,将皇帝宝座当作可怕的恶魔,避之唯恐不及。而今即位仅仅一年,却痴迷于皇权而费尽心机,权力对人心的腐蚀可见一斑!

南宫复辟、王者归来

景泰八年(公元年)正月初,朱祁钰突然病重。石亨亲眼看到了朱祁钰的病况,估计他快要不行了。因此石亨便与徐有贞密谋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又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朱祁镇复登大位。至东华门外,守卫大声喝止,朱祁镇大声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南宫复辟)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清算旧臣、废黜祁钰

朱祁镇复位当日,当即下令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朱祁镇本不欲处死于谦,但徐有贞却说不杀于谦,则复位无名。因此,朱祁镇以谋逆罪处死了于谦、王文,并且抄家。随后,由于谦等人推荐或与其有关的官员皆被牵连在内。

(于谦影视形象)

而对于弟弟朱祁钰,朱祁镇先是废除了朱祁钰的皇帝之名,随后还下诏指斥弟弟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朱祁镇对于朱祁钰的怨恨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到此朱祁镇并未解气,兄弟俩的较量还在继续!

朱祁钰被废除帝位后,仍被封为郕王。如同当年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一样,他同样被软禁了起来,被关押在西苑。不同的是哥哥朱祁镇能够忍受六年多的囚禁生活而上演王者归来,而朱祁钰则在半个月后突然暴毙而亡,死因不明。

不仅如此,朱祁镇还捣毁了朱祁钰生前在天寿山为自己修建的陵寝,然后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并且亲赐谥号为“戾”,称为“郕戾王”,这是一个带有绝对恶意的谥号,以示朱祁钰终生为恶!当然,因为朱祁镇不承认他是皇帝,所以他也没有庙号!由此可见朱祁镇对于弟弟朱祁钰的怨恨之情真的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或许就是报复他当初那般对待自己吧。

后世不平、为其平反

但是朱祁镇死后,从成化年间开始,为朱祁钰平反的声音就此起彼伏。他们认为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间,削平惑乱,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功劳很大,不应该被谥为“戾”。明宪宗朱见深虽然曾被叔叔朱祁钰废除太子之位,但是还是认同叔叔的功绩的。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因此几经周折,朱见深于成化十一年(年)下诏恢复朱祁钰的帝号,并且上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且下令为其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但是朱见深并未完全为朱祁钰平反,因为朱祁钰的谥号只有5个字,而其他皇帝一般都是17个字,而且朱祁钰仍然没有庙号。

一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才给朱祁钰上庙号为代宗,并且增加谥号到17个字。至此,朱祁钰在礼仪和规格上才与明朝其他皇帝平等了。

光宗猝死、鸠占鹊巢

朱祁钰死后多年后,他在天寿山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又重新开始施工了。难道说哪位皇帝发善心要将他迁入皇家陵园了吗?当然不是,这一切是因为明光宗朱常洛的突然驾崩!

(明光宗庆陵)

泰昌元年(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位仅仅29天的朱常洛突然暴毙而亡。因为朱常洛死的突然,而朱常洛的父亲万历皇帝又尚未下葬,因此朱常洛根本来不及为自己修建陵墓,又加之国力空虚,最终干脆将现成的朱祁钰建的陵墓拿来用了,然后再加以改建,就成为了朱常洛的庆陵。

就这样,当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钰死后并未能入葬皇家陵园,到了后来虽然有人为他平反,但是直至明朝灭亡,也没有一个皇帝将他的陵寝迁入天寿山的皇家陵园。让人意外的是,就连亡国皇帝崇祯也能被简易的葬入了皇家陵园。到了南明时期,虽然全面为他平反,但是已经被赶到南方的南明政权即使是想将朱祁钰的陵墓迁入天寿山,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吧!因此,他也成了明朝迁都北京后那个唯一的例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