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外,有著名的“明十三陵”,即明朝历代帝王的皇陵,其中最不起眼的是裕陵,即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墓。整体来看,裕陵相对保存得不是太好,但不过它有一些东西值得说道说道,比如一对莫名的神秘石器,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石器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唯一一个两次登基的皇帝。宣德十年(公元年),年仅8岁的朱祁镇继承大统,不过此时掌握大权的还是张皇太后,直到正统八年(公元年)朱祁镇才亲政。然而,朱祁镇虽有雄心图谋大业,但是却也十分昏庸,他任用王振以至于宦官专权,后来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于是,皇太后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
景泰八年(公元年),朱祁镇被释放回京,因此又和朱祁钰争夺帝位,最终爆发了夺门之变,朱祁镇成功复辟再次登基。纵观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既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但也没有多少过错,只能说平淡无奇,唯一让后人记住的,或许只有“土木堡之变”。天顺八年(公元年),朱祁镇病逝葬于昌平城外裕陵。
裕陵在天寿山南麓,较之其他明代帝王陵来说,裕陵的地理位置和规制都很不错。在《明宪宗实录》中记载:“(裕陵)金井宝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周围包砌河岸沟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树二千六百八十四株”。由此可见,裕陵也颇具帝王陵气魄。
随着时间的推移,裕陵也在风雨飘摇中日渐残破,尤其到清末民初还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专家们才逐渐修缮裕陵。现如今,如果您到裕陵参观,眼前所见的也还是一片衰败之景,不过有一些东西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