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四川成都发现明朝蜀王墓,当进入墓室后,专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1/21

众所周知,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的一座皇家陵寝,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和30多位嫔妃。而自古以来还有传说“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那么作为藩王墓的蜀王墓为何评价如此之高?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的蜀王陵,而蜀王府的历史比故宫还要长。

上世纪70年代末,四川成都石灵公社在兴建石灵中学,在平整土地时意外挖出了一些石砖,而“轰隆”一声地面坍塌出现了一个大洞,而且墓中还积水满满。公社负责人意识到可能挖到古墓,于是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成都文物局得到通知后立即派考古队赶往现场。为了对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性发掘,考古队员们调来抽水机,经过一天一夜才将洞中积水排完。经过初步勘探,专家表示这是一座明朝大墓。

当考古队员们打开墓室两扇石门后,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专家们不禁赞叹:太美了!中国最美的地宫当之无愧。根据专家介绍,地宫为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所有的布局都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由此专家们判断墓主身份极有可能是某位明朝藩王,其仿照生前的宫殿形式建造的,地宫这种建筑仿照“生前寝宫”形式也是明清皇陵特色;地宫建筑雕刻精美,彩绘虽已褪色仍可想象当时的富丽堂皇。

这座大墓全部用石块雕刻成明朝木建筑的样式,地面铺满了青砖,地宫的门窗柱子都是用石仿木做的镂空雕刻,雕刻细腻纹饰精美。专家表示第一次进入地宫时,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地宫里面房梁、青瓦以及棺椁上的朱漆等都色泽如新,整个地宫金碧辉煌,因为获得“中国最美地下宫殿”称号。只可惜现在我们看不到了,原来后来由于接触到空气被氧化,金碧辉煌都变成了灰色。

在地宫中央矗立着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碑墓志,石碑碑额上刻有“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从碑文记载内容得知墓主是明代僖王朱友壎。史料记载朱友壎是蜀献王朱椿世子朱悦燫的第三子。朱友壎出生于永乐7年,永乐22年他封为罗江郡王,但在宣德7年因其兄蜀靖王朱友堉薨,他世袭被封为蜀王。两年后的宣德9年,朱友壎病逝,享年26岁。谥号“僖”,即蜀僖王。《大明蜀僖王圹志》对他的评价是:“淳厚端淑,言动率礼,未尝有过。”

通过考古发掘,僖王陵共出土陶俑、陶马、陶家具、各类冥器、《圹志》碑以及水晶饰品等文物余件。专家表示僖王陵地宫是蜀王府的地下缩影,众多气势宏大的陪葬陶俑所展示的礼仪空间,彰显了蜀王生前的富贵生活。那么曾经的蜀王府有多豪华呢?史料记载蜀王府从明洪武15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历时8年才竣工,曾经的蜀王府几乎占当时成都城的五分之一,因此蜀王府还有“小故宫”的称号。史料记载蜀王的年俸是所有藩王中最高的,每年能拿到5万石米、2.5万贯钞,以及丝、盐、茶等名目繁多的杂项,而这只是蜀王一个人的工资,蜀王的每个儿女、子孙,朝廷还会单独再发工资,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蜀王府的年俸高达27万石,相当于现在的万元。

明崇祯16年八月,张献忠率60万大军攻入成都,纵兵屠城三天三夜,当时已走投无路的蜀王朱至澍带着妃妾跳井自杀。张献忠将蜀王府的金银财宝搜刮殆尽,此后还派兵捣毁了蜀昭王朱宾瀚、蜀惠王朱申凿的陵墓,并洗劫了陵墓的金银财宝,破坏了蜀王陵区的所有地面建筑。后来清军攻入四川后,在撤离成都前张献忠一把大火烧了蜀王府,据说大火烧了一个月,而张献忠宝藏前些年被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蜀王府或陵墓中所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