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年2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商汤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国。大同曾经是代国的南都,后来并入赵地。《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简子卒,毋恤立,是为赵襄子,北登夏屋,使宰人操铜木斗击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
大同地处山西、河北、内蒙交界,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出产重要的战略物资煤和马,自古就是边塞用武之地。大致在战国中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征伐西北,最初设立雁门郡平城县。
秦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天的大同属于雁门郡和代郡的地界儿。
汉七年(公元前年),刘邦率军北击匈奴,亲率先头部队到平城(今大同东),在大军未到的情况下,被冒顿单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困在平城县东的白登山七天七夜。“白登幸曲逆”,后来陈平献计,单于退兵,陈平封为曲逆侯。白登之围的历史意义,在于导引出一项历代朝廷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大方略——和亲政策。
汉袭秦制。东汉以后,匈奴式微。三国时,来自遥远北方的鲜卑民族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司马睿南下建立东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先后在中原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归纳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史称十六国。北方战乱百年,鲜卑拓跋部逐渐崛起。
公元年,道武帝拓跋珪领导拓跋鲜卑在杀虎口外的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建立北魏。
公元年,道武帝迁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期间北魏统一北方,和南方的刘宋隔江对峙,开启了南北朝时代。大同做了一百来年的都城,一直是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欧亚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型大都会。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五代十国(公元年~年)时期,公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公元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创造契丹文字,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因俗而治,实行两院制,是最早的“一国两制”。
辽圣宗时期,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辅佐下,对契丹社会实行了全面改革,在地方上大量提拔汉官,并在全境内推广南京(幽州地区)试行的科举制度,有效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演进。辽进入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燕云十六州。幅员万里,是中国历史上北方著名的草原帝国。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成为“五京”中的西京,是辽国的边防重镇,也是重要的赋税收入基地之一。大同相邻经济富庶的北宋河东地区,民众血缘关系密切,不论是在辽宋和平时期,还是民族关系紧张阶段,都是辽宋之间重要的经济贸易区。金灭辽之后,基本上沿袭了辽的五京。
所以,大同最著名的古迹一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一是辽国的皇室宗庙华严寺。
大同的华严寺,是从一张新闻照片里知道的。
▲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大同华严寺观看经书。(图片来自网络)
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抱病陪同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专程来云冈石窟参观。参观后的招待午宴结束后,已经是下午3点钟,蓬皮杜总统在休息。有人劝总理也休息一会儿,总理说,他想去华严寺看看。
总理要去的是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通往后院有一溜高台阶,陪同的人上前搀扶,总理谢绝了,自己扶着石栏杆一步步走上去。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想到总理当时已经身患不治之症。
总理到大殿藏经柜前取出经卷,边看边说这些经卷是最珍贵的文物,要精心保存好。适才在中法记者面前,总理说:“关于云岗石窟艺术,我们一定想办法保存好。刚才本地主管文物的同志说,有个10年修缮计划,时间是太长了。我认为一定要在3年时间把云岗石窟全面修缮好。那时,再请你们来参观”。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对历史遗产和文物特别关怀爱护,对文物考古工作特别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