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块木头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结果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自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大火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喜欢看盗墓小说,说起来,盗墓这一现象自古就从没停止过,尤其是很多帝王的陵墓,更是频频遭殃,谁让他们生前地位尊贵,死后也要带着各种稀世珍宝陪葬呢,毕竟财帛动人心嘛。并且为了盗墓聚敛财物用以贴补军饷,三国中最强的霸主曹操,甚至还设立了一个专业的盗墓职位——摸金校尉,尽管盗墓的行为非常不道德,但曹操为了贴补军饷盗墓倒还说得过去。可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只不过为了一块木头,就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实在是令人有些哭笑不得,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挖了别人陵墓的皇帝,最后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自己的陵墓同样被人给挖了,最惨的是,他的尸骨还被撒的到处都是,真应了“报应不爽”这句话。这位“倒霉”的皇帝就是著名的乾隆帝,话说当初在给自己修建裕陵的时候,缺少一件主要的材料——金丝楠木,于是,乾隆便把主意打到了明朝嘉靖皇帝的陵墓身上,后来还因为大兴“文字狱”,将一些名士的尸骨从棺材里挖出来,鞭笞尸体。谁都知道盗墓是非常遭人恨的一件事,更何况还是贵为皇帝的乾隆了,因此,在他提出想要将明陵的金丝楠木作为己用的时候,满朝的大臣纷纷劝谏,甚至还想着用国家的律法来说服他。按照当时的《大清律例》规定,凡是有盗墓行为的,至少要罚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外,如果胆敢打开棺椁惊扰尸身的,则处以绞刑,这些人虽然身为臣子,但是不想乾隆做出如此违逆天理的事,就算从自己的名声出发,他们也很不希望乾隆对明陵动手。当然了,乾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盗取明陵的金丝楠木,那对于他身后的名声影响太大,他不想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毁了自己积累一世的名声,不过,对于明陵的金丝楠木,他又是志在必得,否则自己的裕陵就无法修建。而乾隆之所以对金丝楠木念念不忘,主要是因为有一种说法,这种木头可以保证肉身不腐,所以,虽然明知金丝楠木的效用不可能有那么神奇,但心里总有一种祈愿,促使着乾隆必须要这么做。尽管不能明目张胆的去盗墓,但办法总是有的,为了迎合乾隆的需求,朝廷的一些大臣就开始另辟蹊径,称明陵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经破烂不堪了,他们建议将其重新修缮一番,心知肚明的乾隆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据史载,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曾对明陵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而乾隆就是利用这次机会盗墓从而偷梁换柱,于是,后世就有了“拆大改小十三陵”一说,据传,乾隆最先看上的是朱棣的长陵,但在刘墉、纪晓岚等人的大力劝阻下,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可不死心的乾隆岂肯轻易放弃,最后还是命人拆毁了永陵的大殿,换下了该殿的楠木,用于建设自己的裕陵,只是此时的乾隆未必会想到,一百多年后,自己的陵墓遭遇到了同样的命运,而且还落得个尸骨被撒得到处都是的下场,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盗取前朝帝陵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