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徽州建筑甲天下,离不开背后的这一大批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2/27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即使是普通人,在来到徽州后,也往往会为其建筑艺术所折服。从选址、规划,到平面及空间的构建,色彩的应用,乃至装饰雕刻等局部的处理,徽派建筑无不表现出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水平。置身其间,你会惊叹于它们凝聚了如此多的山水灵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和表现得那么和谐和融洽!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传统风水学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例如,在明清时期享誉全国的风水名流中,徽州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又尤以婺源人为多,像游朝宗、汪朝邦、江仲京、江抱日、江东白、李景溪、叶九升、李邦祥、江本立等,都是婺源人;还有一位何可达,是休宁人。其中,游朝宗曾被明朝皇室召到北京,为御用风水师。他是十三陵的主要堪舆人之一,曾多次受到永乐皇帝的褒赏;叶九升是清代最富盛名的风水师之一,著有《山法全书》十九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影响很大,至今被港澳台堪舆界奉为“地圣”。有这么多“高人”云集徽州,你也就不难理解,徽派建筑为何能一枝独秀,闻名天下!下面我们就以位于黄山西南麓的黟县宏村为例,来看看这座徽州古村落是如何在近千年间,按照风水原理逐步改造建成的:据《宏村汪氏宗谱》记载,南宋绍熙元年,宏村汪氏始祖路经此地,看到这里后有雷岗山耸峙作靠山,旁又有溪流环绕成水抱,形胜极佳,认为此地风水很好,于是全族移徙于此定居。这便是宏村形成之始。当时这一带幽谷茂林,道路蔽塞,邕溪沿雷岗山脚由西至东,村西另有羊栈河从北往南。汪氏始祖精通风水之术,认为两溪如能在村西交汇再向南流才是风水宝地,现在两水不交,是个缺陷。谁知到了南宋德佑年间,暴雨引起邕溪改道,与羊栈河在村西交汇并往南流去,正合汪氏始祖之意。这次水系的自然变化,使整个村落呈背山面水之势。不仅使宏村的良田受益,也便利了运输和交流。一百多年以后的明永乐年间,为了使村落更符合风水吉祥的观念,宏村汪氏三次聘请风水大师何可达,对村落进行总体规划改造。何可达花了十年时间,考察宏村周围的山川脉络,最终做出一个最佳方案,将村中一天然泉眼扩掘成半月形月沼,以储“内阳之水”而镇“丙丁之火”。并引村西邕溪之水南转东出,环绕村舍。这一次改造使宏村的农业、运输、贸易等,均受益很大。到了明万历年间,又因来水躁急,在村南开挖南湖,储“中阳之水”以避邪。同时将邕溪之水引入村落,经九曲十弯,贯穿村中月沼,穿过家家门口,再往南注入南湖。正所谓“清溪流遍全村落,户户门前有甜泉”。这次水系改造使宏村的子孙后代受益匪浅,也同样是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进行的。经过几百年的改造建设,宏村充分体现了传统风水的要求:“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山环水抱”、“山青水秀”、“四通八达”……此时的宏村从高处俯看,就像一头悠闲的卧牛,非常有特色。到清朝前期,宏村汪氏达于鼎盛,科第兴旺,仕宦辈出。据家谱和方志统计,中进士者4人,举人17人,五贡入仕的有32人。这对一个小小的村落来说,是不太多见的。环境和风水对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