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资源 >> 正文 >> 正文

国宝级大师逝世他逃学留级5次,他的孩子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5/4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t3vfksb.html

前天,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9岁。

黄老是在现当代中国艺术界、文学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家。

他不仅精通木刻、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而且在文学上也造诣不浅,有很多出色的诗歌和小说。

代表作还有兔年新年打破人们对兔子刻板印象的“蓝皮红眼兔”

他的爱人是将军之女张梅溪,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样酷爱文学与艺术,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谐,儿女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如:

儿子黄黑蛮自意大利学成归国,在香港当了出版家,还是位“冷门”微型画家,其作品多次在国外获奖。

女儿黄黑妮同样是一位较有名气的雕塑家。与父亲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更加抽象、前卫。她旅居意大利10多年,还在意大利创办了一份报纸专门向意大利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

黑蛮和黑妮的成功离不开黄老的启蒙与教导,正如黑妮认为,家庭的氛围给了她最早的启蒙教育。

在哀悼缅怀之际,在向黄老学习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之余,也一起学习下黄老对子女的教育之道。

1逃学留级的黄老与他的校长父亲

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个书香门第。

多读书、写好字,是黄家的祖训。

他小时候经常听太婆说:“我们家不买田,一块砚田足够了!”

父亲黄玉书和沈从文是表兄弟,琴棋书画,诸艺皆擅,自幼耳濡目染的黄永玉,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似乎也从这里悄然生根。

然而,身为校长的父亲,却从没有逼迫他读书。

黄永玉从小就不喜欢上学,人称“黄逃学”,最长一次,他竟然逃了大半个月的学,家人遍寻他不着。

12岁那年,黄永玉离开家乡,只身前往福建集美中学读书,考试成绩出来,他6门功课成绩加起来不到分。

之后他在集美中学连留五级后,选择退学,多年后曾笑谈:“前几年回学校见老同学,一下子来了0多人,人家说你同学怎么这么多,那可不是,我留了五级,起码一级就认识个同学。”

但身为校长父亲没有生气、没有强迫,只是认真地告诉他,“你可以不上学,但不能对新鲜东西失去兴趣!”

爷爷也觉得不喜欢读书没关系,但不上学不等于不读书:“学堂那些书读下去是有用的,像盖房子砌墙脚,但砌墙脚不等于盖房子。

盖房子要靠以后不停读课外的书。不管你以后长大成人是穷是富,当不当名人、专家,多懂点稀奇古怪的知识还是能占便宜的,至少能做个快活人。”

之后他爱上木刻、打拳,自学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还样样精通,但一直没变的,是不断探索人生的兴趣和热爱,多读有趣的书,多尝试有趣的事。

2黄老的“孩子气”与丰富的家庭生活

黄永玉身上有一股难得的孩子气。

梁羽生曾称他为“怪侠”,黄霑给他题词“你是个妙人,你是个少年狂”。

黄永玉最早的木刻《猫头鹰》(年)

画家李苦禅之子李燕也评价黄永玉:

……简直就是个无师自通的“天纵之才”。说他特别会玩儿,一辈子又会挣大钱又会神玩儿,永远懂得发明乐趣。

虽然不是国立艺专出身,但不论国、油、版、雕、书法、篆刻,还是诗文,他总是一学就会,连自制烟斗,也可以办个大展。他巧用原料,出奇制胜,有专门收藏烟斗者想要出高价买走,他一个也不卖,完全自得其乐。

这种孩子气不仅实践在他的创作中,而且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中。

就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老师的时候,黄永玉举家从香港搬到北京。

那时,他们住在东城区大雅宝胡同甲二号——这个从香港来的叔叔,一住进去就成了胡同里的“孩子头儿”,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我爱人有一个花手绢,我拿棍子给它绑起来,当成引路旗,让乖的孩子走前面,坐有轨电车到西直门,然后步行到动物园。”

童心未泯的他还总是有很多新奇的点子,而且经后辈回忆,黄叔叔无论想出来什么惊天动地的招儿,爱人总是毫无保留地大力支持。

于是,黄永玉和爱人张梅溪一个爱艺术,一个懂情趣——两个灵魂可爱的人,即使日子是清贫的,他们总是把家庭生活安排得有爱有趣。

据说,他们在家养了一大堆动物,不仅有狗,而且有猫头鹰、猴子,甚至有火鸡、狗熊、梅花鹿……

黄永玉和他的猴子

女儿黄黑妮这样形容:“我们家好比一艘载着动物的诺亚方舟。”

他们还常常在家里放唱片,没想到吸引得邻居画家不爱说话的儿子天天搬个小板凳,坐在窗下听。

不光要有发现生活中乐趣的眼睛,还要有学会发明生活中乐趣的能力——受此影响,两个孩子和他的朋友们的童年:

一方面保留了属于孩子的纯粹与天然,一方面又接受了自然与艺术的熏陶与教育。

后来,即使在物质匮乏、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黄老也会“不走寻常路”:

他把全家的布票省下来,集中到一起,然后买了一块很厚的布,做了一个帐篷!

而且这可不是他心血来潮:从此以后,真的星期天的时候,就会看到黄永玉带着一家人,背着这顶特别的帐篷,到郊外去露营。

黄老曾说:

今天到十三陵水库那边,明天到玉渊潭后面,然后到樱桃沟,哪里都去过。

物质匮乏的年代,喜欢打猎的黄永玉还经常

靠打野鸡野兔来为家人补充营养(年)

有一段时间,黄永玉一家人被赶到一间狭小简陋的屋子里生活,即使在白天光线也极差。

于是,黄永玉就在房子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有明媚的阳光、鲜艳的花朵。

一下子,原来灰暗的屋子仿佛真开了扇窗一样,洋溢着勃勃生机,也给了家人温暖和希望。

屋子里没有光,他就画上光。生活中没有乐趣,他就创造出乐趣。

即使是那样苦的日子,他也可以把它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黄老:学习不能功利,但要勤奋

黄永玉一生热爱画画,他自己有许多优秀的画作,他也希望小孩画画,“爱画什么就画什么”。

如此不功利的教育,两个孩子反而成了很好的画家。

黄永玉在指导5岁的女儿黑妮作画(年)

有些家长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画家,但目的有些功利,对此,黄老在接受采访时就强调:

家长不要勉强小孩,不要给他们增添束缚或功利的期望,不要让他变成“小徐悲鸿”、“小齐白石”。

的确,画画、学习任何东西都应当是一件自然的事儿。

好的父母,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由地画画,培养孩子一种热爱与兴趣,或是培养孩子一种高尚的情操,而不是让他成为画家、钢琴家等某一种特定的人。

回顾黄老自己的学习经历,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从小就不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

他逃课、留级、出言不逊,但是,这些都并不意味着他对学习、对教育深恶痛绝,而是指他不喜欢让人硬灌着学,现实是,他读书极多,也极其勤奋。

黄老曾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兴趣读书。

黄永玉说,平时他身边总是放着几个小本,以便随时记下一些想法和灵感。

十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拖过稿子,为此,他也很骄傲,而他说,“……哪有什么窍门,就是勤奋”!

《九十啦》

即使到了八九十岁,他也会每天坚持画画,“每天至少画7小时,多的会画13小时”。

黄老给儿子黑蛮写过这样一个纸条,说自己“半辈子是一刀一刀地铲;之后一笔一笔地画;再后十年间呢,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一辈子就是这样”。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的言传身教。你想教会他什么,首先你就要做好什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正在在黄老的影响之下,像儿子黄黑蛮,身兼出版家和微型画家诸多身份,涉猎甚广,作品多次在国外获奖。

那个可爱的老先生,艺术家黄永玉去世了。

但除了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颇堪回味的人生哲理,对艺术的热忱,对生活的热爱:

他留给我们更宝贵的财富,是“可以不上学读书、但不可以不爱读书”、“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错”的对求索知识的鼓励;

是做个“孩子头”一样的有趣老爹,让家庭氛围充满松弛感,组织各种丰富的家庭活动,让孩子放松、舒展、自由自在地探索自我,给予孩子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

是不功利化地培养孩子,保护其天性与童真,培养其个性与品味,充分尊重孩子、对孩子自由拓展兴趣的支持。

父母,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这个教育焦虑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更松弛地走向未来,在黄老身上,我们这一代父母,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央视网: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

2.三联生活周刊:逝者|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3.搜狐:黄永玉:别让你的孩子成为画家;20岁私奔,嫁给流浪汉,养一双儿女,逆袭成人4生赢家……

4.南方人物周刊:黄永玉:死了就是活不了,没什么特别的

5.人物: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

6.京报网:99岁黄永玉不走寻常路,女儿黑妮讲述温暖家事亲情

7.每晚一卷书:99岁黄永玉去世: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不好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