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监,大家对他们印象可能都不太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太监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误国蛊君的角色。例如,秦朝时,著名太监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嬴政遗嘱,改立秦二世胡亥为储,接着杀害长公子扶苏,迫害蒙恬、蒙毅等大臣,在大权在握之后,肃清政敌,血洗朝政,就连曾经的盟友丞相李斯也没有幸免,最后死于赵高之手。东汉末期,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权倾天下,搜刮百姓,致使民间民不聊生;唐朝安史之乱后,太监走上政治舞台,特别是唐朝末期,太监的权力已经超过皇帝,甚至可以决定谁来当皇帝;明朝时,宦官势力更加猖獗,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是著名的祸国殃民之人。刘瑾尽自己所能,讨好明武宗朱厚照,使其沉迷玩乐,不理朝政。而魏忠贤呢,在明熹宗朱由校时期,皇上称为“万岁”,魏忠贤自称九千九百岁,大权在握之后,干预朝政,排除异己,使得出现当时人们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的荒唐景象。在我国历代王朝中,太监大部分时间都是人们唾骂的对象。但是太监也不只是只有祸害朝纲的害虫,当然了,也有因为对后世贡献巨大而名传千古的,例如蔡伦和郑和,以及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王承恩。崇祯十七年时,明朝山河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紫禁城成为了最后一道防守线。李自成率领军队,在紫禁城外驻营,诺大的紫禁城,此刻被死亡笼罩着,李自成一声令下,将士们冲锋陷阵,大有不破此城不罢休之势。而城内呢,只有王承恩,带着寥寥数兵,死守紫禁城,与城外将士拼个鱼死网破。最终,因为人数上的绝对碾压,紫禁城破,王承恩跌跌撞撞的跑到崇祯面前,誓死保卫崇祯,崇祯在处理一切后事后,来到煤山,此时,只有王承恩依旧在他的身边。崇祯看着紫禁城血流成河,满目苍夷,感觉愧对自己的老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便在附近歪斜的老槐树上自尽了,王承恩在崇祯死后,也没有苟活,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在李自成被清军赶走之后,福临入关,将崇祯发丧之后,福临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王承恩葬在崇祯思陵的旁边,让他世代守护他的主人。而纵观历史在我国历代王朝中,因“忠贞”流传千古的大有人在。但是因忠贞而出名的太监,仅有王承恩一个,他与赵高、魏忠贤等奸邪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上对王承恩的评价也相当高,他的忠贞品质在清朝时期在流传甚广。他随君而伴,与君相从,无论生死的行为,也许就是后代记住他的原因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