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探秘帝陵文化与明史的好去处皮球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8/15

明十三陵,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皇陵建筑群。自朱棣首建长陵,到朱由检的思陵,这里埋葬着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来十三陵,是了解帝陵文化与明代历史的好去处。

01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多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十三陵自永乐七年()建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

02明十三陵的帝陵文化

明代皇陵的营建分为卜选陵址、拟定规制、备料施工等几个步骤。卜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一般要“外观山形,内察地脉”,选出“风水吉壤”,最后由皇帝裁定。

明成祖朱棣将皇陵选址于此,正是由于此处西北东三面有虎峪山、莲花山、史家山、天寿山、蟒山,南面宽敞,山间众溪汇聚于陵前河道后注入十三陵水库,此处被称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并且天寿山南侧的虎山和龙山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朱棣便亲定此地为修建皇陵的万年吉壤。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也就是龙脉的正中,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

这里的13座帝陵,或华丽或简朴,皆与当时国力或帝王遗昭有关。

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

明长陵:大明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

长陵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宫修建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地面建筑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帝陵,配殿、明楼、宝顶俱存。历经近年,仍然金碧辉煌,彰显着九五之尊的气魄。

明定陵: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唯一被考古发掘的陵寝。

当时由于技术有限,保护意识薄弱,大批文物被毁,定陵的发掘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自此,国家规定了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

明思陵: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陵墓,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陵墓。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为笼络人心,将明思宗安葬于此,思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盗的陵寝。

历经年基业的大明王朝,即使曾苦心孤诣地寻找吉壤,到头来也改变不了江山易姓的结局。

一座十三陵,一部明帝史。长陵、永陵、定陵以其宏大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明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最后德陵、思陵的简朴,真实地记录了明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

如今,来十三陵,不仅可以欣赏这里的自然风景,还能感受奇绝的帝陵文化与明朝帝王们的传奇历史。这样的明十三陵,期待与你相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