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行走北京明十三陵昭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5/5

行走北京继续逛十三陵,今天我们来到的昭陵,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陵墓,在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地面建筑由神功圣德碑亭、祾恩门、祾恩殿、两庑配殿、棂星门、明楼等组成。从航拍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个昭陵的布局。

明昭陵航拍

昭陵的陵寝原为明世宗朱厚熜在年为其父母所建,建成后废弃。隆庆六年,穆宗朱载垕驾崩,万历皇帝命户部尚书张守直、礼部右侍郎朱大、工部左侍郎赵锦、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江西道御史杨家相、工部主事易可久等官员与张居正一同前往天寿山察看。回来后,在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下,万历帝决定采用大峪山作为穆宗陵寝的修建地点。像这样利用为别人所建的玄宫埋葬帝后的,在明代还是第一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明穆宗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嘉靖四十五年(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庆。在他执政期间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由于他一些列的举措,使得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史称此为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导致荒于政事,最终一病不起。

明穆宗朱载垕(-)

来到昭陵首先映入的就是神功圣德碑亭,该碑亭始建于年,重檐歇山顶,四辟劵门,内竖有龙首鬼趺式神功圣德碑,碑上无字。该碑亭是在原址基础上复建的,原碑亭毁于清代。

神功圣德碑亭

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座龙首

神功圣德碑碑首

神功圣德碑亭后是三座桥单孔石桥。中桥,桥面铺条石,桥洞发砖劵,石望柱作二十四式柱头,栏板作宝瓶、如意云式。两侧桥,桥面墁砖,桥洞亦为砖劵,护栏作字模式。

三座桥

三座桥—中桥

祾恩门,始建于隆庆六年(年),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前月台按明朝旧址修补。

祾恩门

祾恩门匾额

祾恩殿,康熙三十四年因遭雷电起火,-年间按照明代残存的部分柱础石复建。其形制为重檐庑殿顶,面阔外显五间,内显七间;进深中显四间,外显五间。殿内作井口天花,中三间设为暖阁。

祾恩殿

祾恩殿内设一帝三后四个正案。穆宗皇帝的正案上陈设有各种祭品,三位皇后正案上不置酒壶而改为茶壶。帝王帝后正案之前还设有牛、羊、猪等。

祾恩殿复原陈列祭祀品

祾恩殿前为东西配殿皆为-年重建,东西配殿形制相同,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带廊。

东配殿

西配殿

西配殿前檐出廊

祾恩殿后是三座红墙黄瓦的陵寝门,建在石制的须弥座上,表面装饰琉璃斗拱部件和黄绿琉璃花砖。

陵寝门

穿过陵寝门后来到了整个陵寝的核心部分,首先是棂星门,象征天门,为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通常游客是不走中间的门的,因为一旦踏入,便意味着下了阴间,无法还阳。棂星门广泛用于陵寝、宫室、地庙之中,是一种象征王制、点缀意义极强的标志性建筑。

棂星门

棂星门后是石五供,下面须弥座式供案,上边摆放有香炉、烛台、花瓶。石五供是一种象征性的祭器,陈设于庭院中,有祭奠死者之意。

石五供

石五供与昭陵明楼

穿过明楼来到月牙城。月牙城是昭陵的首创,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制度。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

穿越明楼

月牙城,昭陵墓冢封土高大,为防止封土滑坡,堵塞明楼下门洞,墓冢前的拦土墙也修得十分高大。因其走向略呈弧形,称为“月牙城”。又因月牙城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围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院落,故有“哑巴院”之称。

琉璃影壁

月牙城内

俯瞰月牙城

明楼,重檐歇山顶,原来四辟劵门,现在仅有南北相通。楼内有“圣号碑”,碑首为篆书“大明”二字,碑身为“穆宗庄皇帝之陵”,圣号碑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焚毁楼体而龟裂,残坏严重,字迹,石雕纹饰均模糊不清。

明楼侧面

明楼上挂“昭陵”匾额

穆宗庄皇帝圣号碑

宝城封土上种植了大量柏树,四季常青,保护封土免受风雨侵蚀。

宝城封土

宝城城墙

宝城遥望定陵和长陵

一座帝陵,一段传奇,参观十三陵,了解帝陵主人的故事,和历史来一次近距离的对话。行走北京十三陵景区继续走起。。。。。。rexren05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