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朝皇帝是在效仿武则天吗为什么十三陵中有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2

说起无字碑,广为人知的是乾陵无字碑。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上面有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歌功颂德的多字碑文,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明朝的皇陵中,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外,其余皇陵前也都立着一块无字碑,他们是在效仿武则天吗?一起来看看!

明十三陵的无字碑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景泰帝朱祁钰按王爷规制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外,其余十三位皇帝均安葬在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建于~年,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这里,除了长陵前的石碑刻有碑文,其余石碑均是无字碑。

我们知道,从唐朝开始,中国古代就有了为皇帝立碑的礼法制度,此后历朝历代的皇陵前都有本朝所立的石碑并书写碑文,碑文大都是总结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多为赞美之词。那么明朝十二位皇帝的石碑怎么就没碑文呢,这要从太祖朱元璋说起了。

朱元璋说,皇陵碑记皆粉饰之文

洪武二年(),翰林学士撰写了皇陵的碑文,朱元璋看了说道:"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于是,他废掉了这篇碑记。太祖的一句“粉饰之文”,一竿子打死了所有的翰林院学士,这下,谁还敢顶风作案来写碑文,主动承认自己是粉饰太平的小人?

所以,太祖死后,他的碑文是成祖朱棣写的,"亲制文,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以此为开端,皇帝陵寝的碑文由继任的皇帝撰写就成了定制。后来,成祖的墓志铭是仁宗朱高炽写的。

十三陵的无字碑实乃世宗没完成的工作

据文献记载,仁宗朱高炽之后的六位皇帝死后都没有立碑,个中原因不详。到了世宗嘉靖时,由于嘉靖是武宗的堂弟,他登基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最终以嘉靖帝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而结束,嘉靖帝将兴献王的王陵重修为皇陵(明显陵)并立碑,碑文是嘉靖帝亲自写的。但兴献王终归不是皇帝,嘉靖帝为兴献王立碑又引发了争议。

为了平息争议,嘉靖帝下令为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立碑,按照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规矩,这六位皇帝的碑文只能让嘉靖帝来写。但此时的嘉靖帝满脑子都是声色犬马和炼丹成仙,连朝廷政务全都丢给大臣不管,又哪来的时间精力给老祖宗写碑文呢?

直到嘉靖帝驾崩,他都没给祖宗写过一篇碑文,就这样,嘉靖之后的皇帝,将此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所以,后面的皇帝过世后,仅在陵前立碑,却不立传。

你们说,十三陵的无字碑是不是嘉靖帝没完成的工作?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