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为什么只有十三位皇帝朱祁钰呢为啥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9/17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disease/a_6032484.html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政治中心,更是一个古都,那么要说扎起北京一共安葬了多少位明朝皇帝,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说而出13位,那是因为北京有著名景点明十三陵。

说的没错,但是真实情况是在咱们北京其实安葬了14位明朝的皇帝,这其中除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了南京,并且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下落不明,至今还不知道葬在了哪里。

那么剩余的14位皇帝其实都葬在了北京。那么为什么说安葬了14位,但是却叫明十三陵呢?这其中是有故事的,之所以叫明十三陵安葬了十三位皇帝,因为少了一个皇帝,那是因为这其中隐藏了一位帝王的悲惨的过往。

他的功勋是因为他的哥哥明英宗的成功复辟造成的,并且全部抹杀了所有。这个帝王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那么为什么说朱祁钰明明已经当过明朝帝王,最后却无法葬入明朝帝陵呢?

这就要说到与明代宗和他的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有着很大的关系。话说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当时是在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之中,导致了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虏。

当时朱祁钰就被拥立为皇帝,于是定年号为景泰,自然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于是代宗朱祁钰即位后,任用于谦为当时的兵部尚书,并一举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同时还成功地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然而英宗被放回来之后,那么自然非常的不甘心自己的大权旁落的太上皇。其实当时代宗为怕英宗复辟,故意将英宗进行软禁,这就造成了兄弟俩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在景泰八年正月,当时代宗病危,这时候在英宗朱祁镇的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以及曹吉祥等的周密策划之下,于是发动了夺门政变,也就出现了迎接英宗朱祁镇复位的一幕,于是改元天顺,废除了景泰帝,同时还杀掉了朝廷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并重新重用了一批忠于朱祁镇的旧臣。

那么代宗病重期间,当时英宗不准太医帮他医治看病,故意让他的病情日益严重,很快就导致了驾崩。那么至于明代宗的死说法有很多都不一样,有的传说明代宗是因为重病病死的,也有的说是英宗命命令太监用白绫将明代宗勒死的。

反正是朱祁钰死后,他的哥哥英宗不承认明代宗是皇帝,并将明代宗在天寿山附近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并且将明代宗以“皇帝”的身份将他安葬在了北京的西郊玉泉山上。并将明代宗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直到后来,英宗驾崩之后,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还是怀念英宗有功的,并恢复了景泰的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玉泉山的景泰陵以皇帝身份经行了重新的布置。

但是最后代宗还是没能进入明十三陵安葬,那么也就成为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的,唯一一个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这么说的话明代宗朱祁钰的一生就是悲剧的一生,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个儿子,如果要是没有经历过惊天变故的一辈子顶多也就是一个享受荣华富贵的太平王爷。

但是因为公元年的土木堡政变,同时也就开启了自己的悲剧。那么这样看朱祁钰的悲剧来源于两点,第一就是哥哥朱祁镇能够活着回到大明,第二就是自己没有后代,那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位被哥哥夺走。

说实话,就拿当皇帝来说,朱祁镇比他的弟弟差得还不是一星半点,那么朱祁钰当时是挽救了明朝的救时皇帝,他的功绩自然会被后人铭记的,于是到了成化年间的时候,人们开始感慨朱祁钰遭遇的不公事实,于是就纷纷上书请求为朱祁钰平反。

那么明宪宗虽然当时被朱祁钰废黜过太子之位,但是对叔叔的功绩也是非常认可的,于是明宪宗就恢复了叔叔的帝号,承认了叔叔并派人重新修缮了朱祁钰的陵墓,但是仍然没有将朱祁钰葬在十三陵,但是这也算是对死后的朱祁钰的一丝小小的安慰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