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何只有一个陵墓上石碑有字?其他十二陵墓上空空如也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陵园。明十三陵从永乐七年(年)开始修建朱棣的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止,期间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崇祯的太监王承恩)。景区大部分对外开放游览。
不知细心的你游览明十三陵时,是否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十三陵为何只有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墓上石碑有碑文,其他十二陵石碑上都是无字碑,为什么第一陵有碑文,接下来却又无碑文呢?
朱棣的有字碑明正面刻有“大明长陵神功神德碑”,下面刻有朱棣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亲自题写的,为其父歌功颂德的,余字的碑文。对于剩下的十二块无字碑,各种解释说法不同。
有的说,皇帝功德太大,言词无法表达其丰功伟绩,效仿武则天的无字碑,因而干脆不写。有的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对于皇陵碑记非常不屑,认为那些都是一些儒臣的粉饰之辞,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大做文章,因而明朝的官吏便无人敢写碑文,只能由继位的皇帝来写。
据史料记载,明十三陵从第二陵开始后的六陵,开始都没有立碑,是后来补立的,补立时间正是嘉靖当朝时期,按祖训,写碑文的职责要交由嘉靖皇帝办理,但此时的嘉靖皇帝沉迷酒色,对碑文这种事毫无兴趣,他一个碑文都不想写,何况六个都需要他来补写,这不是难为他吗?这事按祖训大臣还不能代笔,干脆嘉靖一个字也不写,就让那六块碑空着。后来的六位皇帝有样学样,也就不再写碑文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