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明十三陵很多朋友都去过,这是明代的皇家陵寝。目前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的规模最大、陵寝最多的一处帝王皇陵建筑群。但是在十三陵这里却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这十三座皇家陵寝当中,都树立了一个石碑,但是石碑上真正刻有碑文的只有两个皇帝,其他的陵寝立的都是无字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盘点一下!
一、埋在十三陵里的皇帝
十三陵一共埋着十三位皇帝,这是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建立的陵寝,所以开国的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的陵寝都没有在这里。
埋在这里的十三位皇帝分别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坖、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这里要特别提到景泰皇帝朱祁钰,因为明英宗复辟而被剥夺了皇位,所以其没有被葬在十三陵中。
那么在这十三座皇家陵寝当中,真正立碑并且被撰写了碑文的,只有排名第一的明成祖朱棣的陵寝,以及排名最后的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寝。也就是说,只有一头一尾两个陵寝在石碑上刻了文字,中间的皇帝立的都是无字碑,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事情要从明仁宗开始说起
其实皇帝死了,立碑撰文歌颂其一生的功绩,这本是历朝历代的规矩。而且明朝还加了一条,那就是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朱家的碑文必须由朱家的后人来写,不让文臣来掺和,这样既避免了文臣过于粉饰皇帝的功绩,也杜绝了皇帝死后遭到诽谤!
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他的碑文便是有明仁宗朱高炽亲自撰写的,永乐大帝一生功勋卓著,碑文内容当然也写得非常漂亮!但是到明仁宗朱高炽去世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很短,实际上只有十个月连一年都不到。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朱高炽却是一个真正的爱民之君,他在临死前就对宣宗说,我在位时间不长,没给老百姓做什么事情,丧事一切从简,也不要竖碑立传。
于是明宣宗就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操办的丧事,所以从明仁宗开始“献陵”开始,既没有立碑又没有撰文。
在这之后呢,接下来的皇帝都遵循了这个传统,既不立碑也不撰文!
三、嘉靖皇帝搞了一出闹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嘉靖皇帝这一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当政时期!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嘉靖皇帝是明武宗的弟弟,因为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由大臣遴选出朱厚熜来继承的帝位。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了,朱厚熜想要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遭到群臣的反对,而造成了君臣之间的对立。当时很多大臣就指责嘉靖皇帝不尊先祖。事后,嘉靖皇帝为了堵住大臣的嘴,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给前面的所有皇帝竖碑撰文。
这样一来,前面从明仁宗开始一直到明武宗的陵寝全部都竖起了石碑。但是问题就来了,石碑是一下子就竖起来了,撰文怎么办呢?
从明仁宗到明武宗,一共是六个皇帝,等于一下子要写六篇作文,而且还得嘉靖皇帝亲自写!这个作文还必须要参考阅读六位皇帝生前厚厚的起居录,然后总结归纳其一生的事迹,可谓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这样一来,嘉靖皇帝就退缩了,自己还忙着“修仙”呢,哪儿有功夫去琢磨写作文的事情呢?而且前面明仁宗朱高炽给写朱棣的那篇可谓是文采飞扬,他嘉靖皇帝要是简单对付六篇,只怕会被后人笑掉大牙。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嘉靖皇帝索性也就不写了,于是这个时候的明皇陵就成了只有碑而没有碑文了。
四、崇祯皇帝的碑却有碑文
最后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陵寝石碑上却撰写了碑文。实际上这个碑文是清朝大学士金之俊奉皇命为其撰写的,也就是清朝统治者的意思!
清朝取代明朝坐江山,那就要讲求一个正统,为前朝皇帝撰写碑文既可以赢得明朝遗民的认可和好感,同时也在碑文内容上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从而把满清继承大统合法化,所以清朝统治者才会给崇祯皇帝竖碑撰文。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