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1/20

在如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区天寿山麓,坐落着十三座皇帝陵墓,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陵建筑群,里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然而,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仅葬有十三位,那么还有哪三位身在何处呢?

明十三陵

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朱祁钰。

众所周知,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不过当时的国都并不是北京,而是应天府,即南京。直到五十多年后的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才将国都北迁至顺天府,即北京,所以,朱元璋生前都是住在南京皇宫,他的陵墓也自然而然的建在了南京,这就是明孝陵。

朱元璋

明孝陵先后调用军工10万,建造历时达25年之久,占地面积达余万平方米,终明一朝,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年有固定的三大祭、五小祭。凡有遇到国之大事,均需遣国戚或大臣前往祭告。

明孝陵

第二位未能葬入十三陵的皇帝,便是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出生于南京,他性格温和儒雅但缺少勇武之气,由于他的父亲朱标盛年死去,所以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直接就接了朱元璋的班,做了皇帝。

朱允炆即位之后,开始考虑集中皇权,削弱藩王,最终导致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就藩于北京的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朱棣从北京起兵,率军南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战争持续了四年,国都南京便被攻破,在混乱之中,皇宫大院起了火,当大火被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已经无法辨认的残骸,然而谁也不能肯定朱允炆是否真的被烧死了。《明史》关于此处的记录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朱允炆

除了朱允炆死于大火的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乘着宫中混乱而逃脱,落发为僧,下落不明。无论如何,朱允炆的真正下落已经是一桩谜案,至今仍然无解。也正因此,明十三陵中便没有了朱允炆。

第三位未能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代宗朱祁钰,他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本来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然而由于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所以朱祁钰才被临时推到了皇帝之位,刚开始他还心有抵触,在享受到权力的美妙之后,他开始沉醉其中。只是在一年之后,朱祁镇就被瓦剌放回明朝,导致了两兄弟面面相觑很尴尬的境地。

朱祁钰

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放手,又惧怕哥哥夺回他的皇位,所以他将回朝的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严加防范。七年之后,朱祁钰突然病重,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大臣的支持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

景泰陵

随后,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月后便离奇死去,朱祁镇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赐恶谥为“戾”,将其按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而不是明十三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