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考古现场照考古家徒手捞宝,图3郭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5/19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208/4575144.html

导读:明十三陵是我国明朝时期13名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皇家陵。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考古家在郭沫若等人的带领下挖掘了明十三陵中的万历皇帝的定陵。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古墓的挖掘是我国考古史上的第一悲剧,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那定陵的考古现场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这些公开的现场照。

一般来说在正式考古之前,考古家都会进行一次合照,这合照的意义非常重大,其中一点就是这张照片有可能是考古家一生中最后的照片。因为古墓中的复杂情况非常多,根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幸运的是,这一批考古家成功的从墓中走出。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支考古队共有17人。

众所周知,定陵在发掘前就有考古家推测可能已经被地下水浸袭了,事实证明,古墓地宫中确实有水但没有达到“浸袭”的地步。因为主墓室中有积水,积水和古墓中的腐蚀融为一体,考古家只能趴在棺板上面徒手将墓中的文物捞出。且不说徒手捞文物是否正确,但确实得佩服这考古家的耐力。

此图中可以看到该古墓的考古负责人郭沫若亲临现场指挥,神情自然淡定,指导着这一考古工作的有序进行。他前方还有3个大瓷罐,这瓷罐因为年代久远看起来好像“发霉”了,但实际上这3见瓷器经过清理后非常的精美,目前藏于定陵博物馆,是我国的一级文物。

考古是一门技术活,每一项工作都得做得非常的仔细,在定陵的挖掘现场,两名考古家在认真的进行文物的清理。一人蹲着,另外一人可能因为累了直接坐在墓中的一箱子上。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附近的大型文物都被清理出场了,只有一下零碎的文物需要仔细挖掘。

因为定陵是明代时期的,距今也不过几百年,地宫保存非常的完好,因而和其他的大型古墓不一样,该古墓不需要清理填土、文物也没有直接接触到空气以及土壤;也正是因为如此,墓中的文物在考古时保存得非常完好。图中为考古家在清点文物。

铭记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