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影评丨九兰花开红艳艳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6/12

年是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也是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建成64周年,再现当年党团结带领人民热火朝天建设场面的电影《九兰》上映,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片以“初心未改志不移,九兰花又开”为主题,生动塑造了先辈沐风栉雨、开拓创业的英雄群像,展现了人民群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伟大力量。

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九兰》带我们回到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下叶,为了战胜干旱等自然灾害,全国掀起了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40万人民群众历经个昼夜的“大干、快干、猛干”,在京畿西北建成十三陵水库,这既是对建国十周年的献礼,也是党带领人民完成十大工程以外的重要建树。电影剧组专门走访依然健在的“九兰组”老人们,查阅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片库、昌平区档案馆、十三陵水库博物馆留存的史料,忠实还原了当年水库建设现场的打夯比赛、“劳动号子”对歌等普通劳动者们不怕苦累、争分夺秒、奋勇向前建设十三陵水库的震撼场景,也让记录水库建设场面的珍贵彩色影像资料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第一次在大银幕与观众相见。已至耄耋之年的“九兰组”老人们始终扎根昌平,守护这片热土,她们秉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奋斗精神,为一代代青年建设者传递火种,永葆年轻;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聚力。

二、激情燃烧斗志旺

《九兰》深情歌颂了参与水库建设的人民群众。隔着岁月往前看,当“哟嗬嗨嗨!哟嗬嗨嗨……”的打夯歌响彻耳边,我仿佛也来到了年旌旗飘扬、人来车往、夯声鼎沸的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这里有着“九兰组”的姑娘们,有着“五虎队”“七战友”的小伙子们,也有着画家、作曲家、新闻记者等文艺大队的队员们;这里不仅有着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大爱”,也有着梅月兰、骆玉明等这些青年人惺惺相惜、极富炙热的“小爱”,是他们共同构成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群像。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口风琴声响起,自己也仿佛置身于激情燃烧、干劲十足的水库建设者中。水库建设者们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伟大业绩,为我们留下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九兰”精神;为我们聚焦“四区”建设,战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挑起的“芯片战争”卡中国脖子等现实困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三、红色血脉永相传

《九兰》以十三陵水库建设者梅月兰祖孙三代人的家庭故事为脉络,通过三代人的思想观念碰撞,引发了我们对“初心”的思考。探寻十三陵水库建设者的初心,是战胜自然灾害,让人民有水喝;是改变穷苦现状,建设新中国;是让人民幸福,让国家富强。而我们身为中国新一代建设者,成长于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和东西方文化碰撞期,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要传承红色血脉、学思践悟、笃行实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生逢盛世,更要不忘初心,传承发扬“九兰”精神,承担起兰台人为国守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我也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更多像《九兰》这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文/昌平区档案馆成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