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国学明朝共有十六帝,为什么通常只说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6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陵园最初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到清初顺治元年()修建思陵、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止,前后延续了两百多年,十三座陵墓呈扇状依山势排开,按年代顺序依次为明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是长陵,最小的是思陵。纵观明朝历史,总共有十六位帝王,可是在明朝皇帝的陵园之中,为何仅仅葬了十三位帝王呢?

十三陵神道石刻

原来,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的时候,都城定在南京,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才将国都迁到了北京,所以朱元璋死后选取南京钟山之阳为自己的陵地。建文帝由于靖康之难下落不明,所以死后必然无法葬入陵中。明英宗经土木堡之役后,成了俘虏,其弟代宗即位当了皇帝。后来英宗被送回,通过夺门之变,南宫复辟,废了代宗,代宗死后被以亲王礼葬在了西山,所以也无法葬入祖宗陵园。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这几位皇帝无法归葬明陵。即使十三陵里没有这些皇帝的遗体,历史并没有埋葬这几位皇帝的事迹,相反,他们却成了明史中格外引人注目的帝王。

(统筹:启正;编辑:松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