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流浪地球为什么引发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7/23

年的春节档,由于《流浪地球》的出现,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已经到来的声音逐渐占据舆论市场,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以及各种自媒体和粉丝,都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新华社》接连发表《中国科幻电影在农历新春迈出新一步》《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等多篇评论,《参考消息》也转载了《纽约时报》的评论《流浪地球标志中国电影新时代到来》。

本文将回顾并梳理以下问题: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后的时代脉络;为什么大家都在期待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为什么普遍认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疯狂的外星人》开启了新的时代,这种观点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分析当下对《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评论两极分化的原因。

《流浪地球》剧照。

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由来

年年底的中国科幻圈十分热闹:据媒体披露,中影集团当时公布的24个电影项目中,三部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分别为《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都是科幻题材作品;游族影业正式宣布《三体》的导演、演员阵容和拍摄计划;导演宁浩宣布拍摄新作《乡村教师》。这五部电影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改编而成。网友顺藤摸瓜,又发现了八十余部立项的科幻电影。恰如年大家都呼喊着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来了一样,当时的舆论界首次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认为年将是中国科幻元年。

以年为界往前回溯,第一个遇到的重大事件,毫无疑问是三体的诞生与传播。年5月《三体1》在《科幻世界》连载,年5月《三体2》出版,年11月《三体3》出版,在序言中严峰写道:“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年,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北京大学做了几场关于乌托邦的讲座,其副标题为《从鲁迅到刘慈欣》,将刘慈欣与鲁迅并举,文化界思想界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刘慈欣和科幻。

目前学术界对三体传播的研究还不完全透彻,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三部曲的出版与面世,三体开始吸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幻圈以外的目光,那几年科幻迷们可能会感到略微的不适应,小圈子的科幻银河奖、星云奖怎么一下从科幻迷的狂欢,变成了互联网大佬的科技对谈。这之后,不断有人询问三体的版权,有些人感觉《科幻世界》出的版本和营销匹配不上刘慈欣的巨著,想重新包装出版;有些人前瞻地意识到,应该买下相应改编权,事实上刘慈欣大部分作品改编权很早就已“廉价”打包出售,因为他也无法预料到未来自己作品的火爆。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年前后正是兴起IP概念热潮的时期,各大公司都在疯狂收割IP,以一种奇货可居的方式野蛮生长。从表象看,三体的火爆毫无疑问给中国科幻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除了资本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