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明十三陵中为何会有一座太监墓墓主人是谁,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4/8/28

晚清开明官僚郭嵩焘曾经说过一条史论,他称明朝是与宦官阉党共天下,这个评价说的很精确,历史上明朝确实是一个宠信和重用太监的王朝,明朝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权势滔天的大太监,而且明朝的大太监大多名声不好。

不过在明朝的皇陵明十三陵中还埋葬着一位大太监,明朝的大太监名声都不好,为何这个太监会能葬到明十三陵中呢?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甚至连后来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为这个大太监树碑立传来旌表,这个大太监又是谁呢?

忠心耿耿,难得的贤宦,终成为明朝最后一位最有权势的大太监

这位能陪葬帝陵还能让清朝的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树碑立传的大太监正是明朝最后一位最有权势的太监王承恩。他是河北邢台人,幼年时因家中贫困不得已入宫当了太监,他在入宫后被分派给大太监曹化淳当学徒。

明朝的太监师徒关系是非比寻常的,由于太监们不能生育,所以大多数太监都极为贪财,只有财富才能给他们安全感,除了金钱之外,对太监们最重要的就是徒弟,太监们没有后人,徒弟就相当于儿子一样,所以他们对喜爱的徒弟是极为信任,师徒感情如同父子一般。

父子之间会有传承,因此明朝的老太监和小太监师徒之间也是有传承的,师父不正,徒弟就歪。而曹化淳的师父是王安,这个王安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能太监,王安是明光宗朱常洛时期的司礼监大太监,权势极大,但是王安在当时却很有贤名,他经常劝明光宗亲贤臣远小人,在当时很受朝臣敬重。

曹化淳作为王安的徒弟,也算是比较少有的有贤名的太监,王承恩跟着曹化淳学自然也不会太差。但是王安的徒弟中也有败类,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早年魏忠贤假装忠善,获得了王安的器重和喜爱,被王安大力提拔,结果魏忠贤得势之后,成了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最有权势的大太监,掌权之后的魏忠贤居然第一件事就是恩将仇报的害死了师父王安。

在王安被魏忠贤害死之后,魏忠贤又继续打击与王安关系亲密的曹化淳,因此曹化淳和徒弟王承恩被魏忠贤赶出皇宫,被安排到信王府服侍信王朱由检。后来魏忠贤还是不放心曹化淳,于是又找理由把他贬到南京去了。

曹化淳在离开京城之前特意叮嘱徒弟王承恩,一定要保护和照顾好信王朱由检,曹化淳担心魏忠贤容不下朱由检,将来也会想方设法暗害朱由检。

正是因为师父曹化淳的叮嘱,王承恩这一生都以保护朱由检为责任,他在京城与魏忠贤周旋,经常在魏忠贤面前替朱由检说好话,安抚魏忠贤,让魏忠贤认为朱由检对自己没有敌意。

其实朱由检的童年也很坎坷,他的生母刘氏本是东宫侍女,他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在当太子时期十分战战兢兢,因为朱常洛不被父亲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所喜,朱翊钧经常想废掉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所以朱常洛在当太子时期非常的害怕且郁闷。朱常洛时常喝酒来麻痹自己,某次醉酒后,朱常洛强行霸占了侍女刘氏,就这样刘氏怀上了朱由检,并被朱常洛纳为侍妾。

被纳为侍妾的刘氏生活的并不幸福,朱常洛并不是很喜欢她,并且朱常洛为了排解烦闷,经常酒后家暴刘氏。在朱由检4岁的时候,母亲刘氏就被父亲朱常洛家暴而死,朱常洛害怕父亲朱翊钧以此为名义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因此他勒令知情者只能对外称刘氏是病亡。

母亲被父亲家暴致死,父亲整天担忧受怕,对朱由检没有任何关爱之情,爷爷不喜欢父亲,自然更不会喜欢他这个孙子,可以说他是没有妈疼爹也不爱,甚至连爷爷都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