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这个帝王在上任的期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不可思议,最厉害的当然就是他多年不上朝却让朝堂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这个帝王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并且成为后来的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个之一,只是让人唏嘘的是,明陵一共十三个皇帝,后世被挖掘的却只有他一人,并且因为当时的社会而造成了一个考古历史上的悲哀。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在发展的状况,郭沫若这个文人却偏偏不守着自己的文学干,转而去研究其明代的陵墓。在对陵墓的研究中,他认为明定陵是有倒塌的风险的,为了让这个情况不再发生,他选择了组织人员开挖万历皇帝的陵墓。当年的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有很多考古界人士都表示否定,却偏偏没有能够组织这样的事情发生。明定陵在历时一年之后,终于挖开了。其实,我在想,当时的他们为什么要挖明定陵。也许有定陵快要倒塌这样的研究,但是还有一定很重要,那就是,谁都知道万历帝在位的时间长,陵墓修建的规模大,并且这些帝王陵都没有被开采过,这样的情况,人们里面的文物有着极高的兴趣,也有一种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取得文物,然后功成名就的心吧!只是,明定陵在打开墓门开始,就已经在发生悲剧。首先受到损伤的,是那些尘封多年,与氧气以接触就腐烂的东西。这些有机的陪葬品,就在那一刻发生了质变,无法抢救。很多的字画,丝绸等制品,统统消失。这也就算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陵墓打开之后,中国遭到了一场大的社会事件。这场事件中,考古学者没能够继续做着文物清理的工作,大量的文物被随意的丢弃在仓库。而这些文物中,最惨的就是我们的这位万历皇帝了。万历皇帝和自己皇后的尸首也没能够得到保护,在一场大火中被烧得一干二净,而他们的棺椁,因为使用的是珍贵的金丝楠木,被人们分割之后,各自拿走。所谓有巨多文物的明定陵,等一切尘埃落定以后,什么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那些建筑,和一堆复制品。明定陵的挖掘是中国考古的一个悲剧,也让那位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失去生命的帝王,在死后也没有得到安宁,如今只能是被人惋惜的存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