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课例分享探究中国古建筑蕴含的龙文化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6/1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讨与培训会,现场展示课评比活动一等奖作品:《探究中国古建筑蕴含的龙文化》视频课例及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韩竹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初中《研究性学习》京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5“传统古建筑研究”对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从多角度给出了研究方向。

二、主题活动的背景分析:

(一)选题来源:

部分学生在“我眼中的故宫”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故宫建筑的神兽装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与

老师讨论,确定首先对其中“龙造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

(二)学校资源状况:

1、五中分校是北京市探寻龙文化协作体的牵头单位,协作体主要探索龙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龙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外龙文化交流、龙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形成的影响和龙文化随着时代发展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2、学校在综合楼和科技楼建设了多个学生研究室,研学课程在五中分校已形成一套有效运行模式,实现了全员参加、全部纳入课表。

3、学校与清华大学、社科院考古所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

4、学校同意为这项研究提供资金保障。

(三)学生情况:

1、在全校学生自报的研学课题中,有三组学生申报古建筑相关课题,本课题组成员均来自这三组同学,这些学生为初二年级。

2、本课题组成员在初一年级已做过一个完整的研学课题,已掌握了研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五中分校在初一年级开设《传统文化》、《历史》、《书法》《园林艺术》等课程,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

三、课前准备:PPT制作、研学专用室、编辑视频、编写学案。

四、对主题活动(研究课题)的描述

研究内容:

选取三处典型的古建筑群,即故宫、十三陵、晋祠,研究这三处的宫殿、庙宇的屋脊上装饰的“龙吻兽”、还是柱梁上的蟠龙,以及这三处建筑方位蕴含的龙脉设计。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组建实施小组、开题报告(年9月初)

组建实施小组:故宫组、十三陵组、晋祠组

第二阶段——资料查询、问卷调查(年9月初—年9月中旬)

1.编写问卷

2.选择查询途径

3.小组独立开展

第三阶段——实地调研(年9月中旬—年9月中下旬)

1.编写考查提纲

2.小组独立开展

第四阶段——学习VR使用技术,设计VR制作脚本(年9月中下旬—年9月下旬)

第五阶段——中期汇报(年10月初—年10月中旬)

第六阶段——访谈采风(年10月中旬—年2月下旬)

第七阶段——创意时代龙文化的作品(年3月初—年8月下旬)

第八阶段——结题报告

五、教学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了解中国古建筑龙造型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中华。

1.了解中国龙所代表的不同历史时代特征;

2.初步学会区分在古建筑不同部位的龙造型所寓意的内涵。

初步学会调查法、访谈法、互联网资料检索法、实地考查法。

形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六、问题框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本文编辑:黄旭升

韩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