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优势 >> 正文 >> 正文

行走明十三陵昭陵城里城外的那人那事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5/3/2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一点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碑楼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陵墓,在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隆庆六年(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在乾清宫病故。礼部大臣等赴天寿山选择陵址,先是选择永陵旁边的潭峪岭,后万历帝决定采用大峪山原有的玄宫,在此基础上修建穆宗陵寝。所以昭陵有以下内容需预先了解,这里包括陵地的由来和陵园的建设特点等。昭陵文保碑碑楼内的神功圣德碑龟首碑首一、祖陵孙用-大峪山陵地的由来1、儿子入继大统当皇帝后-追封已故父亲为皇帝明正德十四年(年)六月十七,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祐杬(穆宗朱载垕的爷爷)薨逝。明武宗朱厚燳赐谥为“献”,在湖北钟祥的松林山选定吉地,按亲王规制坟园,翌年四月初三安葬。远眺陵恩门前面就是陵恩门陵恩门正德十六年(年)三月,荒淫无度的武宗朱厚燳在他的淫乐窝-豹房病死。武宗无子,遂由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武宗堂弟)继承帝位,即世宗皇帝。朱厚熜(朱祐杬的儿子)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是为明世宗。朱厚熜即帝位后,自立统嗣体系,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皇帝;同年六月,推尊朱祐杬为“兴献帝”。陵恩门匾额陵恩殿明嘉靖三年(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嘉靖五年(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嘉靖十七年(年)九月则追尊庙号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年)恭迎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御阶石雕陵恩殿匾额2、升级改造陵寝规制-从王坟到帝陵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原有兴献王坟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嘉靖二年(年)四月,兴献王坟原覆黑瓦换为黄琉璃瓦,并修筑神路桥等。嘉靖三年(年)三月,王坟正式更名为显陵。嘉靖四年(年)翌年正月,工部左侍郎顾麟等受命督工,按朱厚熜钦定“图式”兴建新的玄宫,并用一座称为“瑶台”的高大砖石平台,将新旧宝城串联起来,形成了明代帝陵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格局。嘉靖六年(年)十二月,朱厚熜“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瞭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开始大规模的改建。嘉靖十年(年)二月,朱厚熜又将松林山敕封为“纯德山”,立碑建亭。陵恩殿内祭品摆放系列祭品陈列3、在大峪山选吉壤新建玄宫准备帝陵北迁-后改主意了嘉靖十七年(年)十二月,朱厚熜的生母章圣皇太后病逝,朱厚熜亲赴北京昌平天寿山,在长陵西南的大峪山下卜定吉壤,准备将显陵北迁,并下命武定侯郭勋和工部尚书蒋瑶等督工建造新陵,并“欲迎皇考梓宫迁于此”。秋祭祭品陈列图编钟明嘉靖十八年(年)三月,朱厚熜南巡后返京,四月视察大峪山陵寝,并与显陵风水形势进行比较后,认定“峪地空凄,岂如纯德山完美”;决用前议,“奉慈驾南袝”。同年五月,世宗派京山侯崔元护送母后灵柩南袝,七月同朱祐杬合葬于显陵。乐器灵座及牌位4、穆宗生前没有预建寿宫-正好用上这样北京昌平天寿山所选建的大峪山陵地玄宫就闲了下来。穆宗生前没有预建寿宫,此时正好用上。隆庆六年(年)七月,工部尚书朱衡从工地回来,向神宗叙述了玄宫内的情况。他说,肃皇帝为睿祖(献皇帝庙号“睿宗”)修建的玄宫“内紫光焕发,和气郁蒸,门堂干净,宛若“暖室”。神宗听了十分高兴,随即命礼部议定发引事宜。八月二十二日,迁孝懿皇后李氏棺椁葬昭陵,九月十九日,穆宗皇帝的棺椁也葬入陵内。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选好了潭峪岭不用,而用大峪山呢?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原因有两个。其一,大峪山的“风水”优于潭峪岭;其二,大峪山有现成的玄宫和部分地面建筑,稍事增筑,陵园就可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省时省力,节省开支。像这样利用为别人所建的玄宫埋葬帝后的,在明代还是第一例。灵床陵恩殿内的天花板二、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形制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昌平山水记》记之为“甬道平,宝城小,冢半填”。昭陵则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人们俗称为“哑巴院”,并称院外月牙形的墙体为“月牙城”。偏殿中昭陵历史陈列三座门宝城封土的排水系统也十分讲究。宝城为前低后高形式,城内的封土则是中高外低。宝城的内侧设砖墁凹形水槽,左右两侧稍前处又各设方井两眼,井上复盖凿有漏水孔的水蓖子,井下有暗沟前通哑巴院内的两侧排水孔道。每当大雨降后,城内雨水能顺利地从哑巴院两侧的排水暗沟排出,有效地保证了玄宫上面封土的干燥。进入棂星门就到了阴宅明楼前的石五供昭陵明楼方城后的琉璃影壁也改泰、康等陵依墙而建的方式,为一半嵌入墙体之内的随墙而建的方式。昭陵的宝城与泰、康等陵宝城模式相比较,显得更加精致壮观。那么,为什么昭陵会采用这种“哑巴院”的形制呢?这还要从昭陵宝城培土一事谈起。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九年(年)五月十五日,工部上一道奏章。说:“永陵宝城黄土,自嘉靖十八年以来,至今四十二年,不为不久,乃十分尚亏其八。”还提出六条意见请神宗批答。神宗览奏后下旨说:“皇祖宝城培土如何四十余年尚未完?就这工程重大,若用陵军、班军未免耽延时月,终无完局,依拟通行雇募,刻期报完。”又说:“朕前恭陵寝,见昭陵宝城亦欠高厚,着一体加培,俱不许苟且了事。”这样一来,永、昭二陵宝城的黄土同时加培,大臣们恐洛下“苟且了事”的罪名,自然就按同一规制培筑了。这就是昭陵宝顶与永陵相同,却与长、献、景、泰等陵都不同的原因。由于封土的培高,冢前拦土墙、排水系统、照壁形式,与宝城、方城的关系都要重新考虑,于是形成了陵区内第一座“哑巴院”。这种形制由于冢前拦土墙的大幅度增高,不仅可以满足以永陵位模式在宝城内填满黄土的需要,而且方城下的甬道和宝城内通向明楼的左右转向礓也可以继续使用,而不致被封土掩埋。这种月牙城、哑巴院的方式为后来的庆、德二陵所沿用。明楼的劵门哑巴院影壁墙也许有人会问,昭陵的月牙城、哑巴院会不会是原设计就是这样,是原来拟定好的创新之举呢?从昭陵营建的历史背景看,不会是这样的。因为从整个陵寝建筑的规制看,昭陵是按泰、康等陵形制建造的。而且昭陵营建时,正是明代中叶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执政期间。张居正受孝定皇太后李氏之托,辅佐年幼的神宗皇帝,正身体力行以务实的精神锐意改变时弊,他虽对先帝陵寝的建造态度也十分认真,但却绝不会将精力花在陵制的创新上。因为这样的创新只会增加陵工的工程量,加大用度,而当时张居正却是千方百计在考虑着如何开源节流,从各个方面节省国家的财政支出。这点从神宗隆庆六年七月谕工部尚书朱衡的内容也可看出。神宗的谕说,昭陵的营建“固不可因陋就简,以天下而俭其亲,亦不宜浪费糜财,饰文而鲜实……”可见,昭陵“哑巴院”是在一个偶然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站在明楼回看陵恩殿明楼中的圣号碑三、墓主生平1、明穆宗朱载垕朱载垕,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十六年(年)正月生于皇宫,十八年二月封裕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继皇帝位,四十六年改元“隆庆”,隆庆六年(年)五月二十六日于乾清宫病故,享年36岁。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九月十九日葬昭陵。明末的一场大火将其损毁朱载垕排行第三。按照明朝的礼制,哀冲、庄敬二位太子死后,就应立穆宗为太子。但世宗认为,穆宗的两个哥哥被立为太子后都过早死去,所以不敢再立太子。这样一来,穆宗的异母弟载,倚恃其母卢靖妃有宠于世宗皇帝,时有夺取皇太子位之意。当时君臣上下议论纷纷,世宗遂于嘉靖四十年命景王就藩德安。嘉靖四十四年景王死去,世宗对大学士徐阶说:我这个儿子平素总有夺嫡之心,嘉靖四十四年总算死了。宝顶上的古松宝顶周围的女儿墙穆宗即位之初,颇有节俭之行。在朝政的处理上,穆宗初登政坛,也不乏振兴之举。面临世宗朝遗留下的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他在宫内信任比较正派的内官监太监李芳,在大臣中,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朝廷政治出现了新的起色。宝顶宝顶周边的女儿墙但好景不长,穆宗还是终日沉醉于声色玩乐之中,对朝廷政治遂觉厌烦。他长年不上朝问政,更不愿走出皇宫,体察民情。幸运的是,隆庆年间的几位内阁大臣,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一些颇有作为的政治家。穆宗皇帝对朝政不感兴趣,却也能采纳内阁的意见。因而隆庆一朝,虽因时间暂短,没有形成“中兴盛世”的局面,却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宗朝所遗留的一系列政治危机的形势。明楼哑巴院2、孝懿皇后李氏孝懿庄皇后李氏,北京昌平人,锦衣卫百户李铭(后以女显贵,官至锦衣卫副千户,封德平伯)之女。嘉靖三十一年(年)九月,世宗传谕礼部,皇三子(即穆宗)、皇四子(景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命将京城凡年龄在14至16岁的未婚女子全部送至二王馆以备选取。三天后,礼部奉诏选得良家女人,李氏被选为裕王妃,暂住宫内,第二年二月行迎亲礼,正式册为裕王妃。成婚两年后,李氏生子朱翊,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复生皇长女,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病故于裕王府。世宗皇帝为其亲定丧仪规制。,嘉靖三十七年七月葬于京西金山丰裕口。穆宗即位后,于隆庆元年(年)二月追谥为孝懿皇后。隆庆六年七月,神宗又上尊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迁葬昭陵。偏殿内是海瑞生平事迹展陵恩殿3、孝安皇后陈氏孝安皇后陈氏,北京通州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陈氏入选裕王继妃后,授中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后改授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安伯)之女。嘉靖三十七年(年)九月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年)册立为皇后。陈氏无子,且多病,颇受穆宗冷落。隆庆二年,穆宗沉湎酒色,陈氏微谏,被责令迁居别宫。隆庆三年正月,御史詹仰庇巡视皇城,遇医官从皇宫出来。医官透露宫内情况,说皇后居处别宫,病情十分沉重。詹仰庇随即上疏对穆宗说:皇后是先帝为陛下所选,是宗庙、社稷之主,也是四方家人效法的榜样。皇后迁居别宫已近一年,以致抑郁成疾,皇上却从来不闻不问,将来一旦传扬出去,岂不有损于皇帝的圣德,被天下的人讥讽吗?请陛下收回成命,让皇后回到中宫(坤宁宫)调养。穆宗却说:皇后侍联多年,没有生子,又得了病,移居别宫,是为了有个安适的环境,以便养病。给事中王之垣也劝穆宗,穆宗仍固执己意。回看碑楼宰牲亭穆宗死后,神宗继位,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年)加尊号“贞懿”,十年加“康静”。史载,神宗对这位非亲母亲也十分孝敬。神宗早在当太子时,每天早晨过奉先殿(皇宫内祭祖之所),拜见过父母之后,总要到陈皇后哪里去问候一下。陈皇后每听到神宗走来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陈皇后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葬昭陵。空中看昭陵4、孝定后李氏孝定后李氏,通州永乐店人,神宗生母,初为宫嫔,待穆宗于裕王府中,隆庆元年(年)三月封皇贵妃,万历元年(年)被神宗尊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九日病故,谥“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圣皇太后”,享年70岁,葬昭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