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定陵朝阳访明十三陵定陵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8/8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5.html

去过明十三陵的人都知晓,十三陵有三大必看之处。其一,金丝楠木大殿。也就是长陵祾恩殿,明成祖朱棣的祭祀之所。九开间建制,三层汉白玉底座。整座大殿高达数丈,依靠二十七根双人合抱粗细的楠木作为支撑,楠木外面裹以金箔,故称为金丝楠木,虽历经近七百年,仍不腐不蠹,挺拔依然。个人认为古代建筑中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唯紫禁城中太和殿而已,就连明清两朝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也略逊一筹。其二便是神道,十三陵的主神道,从龙山、虎山缺口直到长陵大门口,长约七公里。两边苍松翠柏林立,古树掩映着两旁对等排列的石像生、华表还有牌坊,碑亭,显得庄严肃穆,让人望之而生敬畏。这第三,就是定陵地宫,也是十三陵中 一个被发掘出来供参观游览的地宫。

金丝楠木大殿以及神道我曾经去过,所以,这次,我给朋友推荐的是定陵。

一个深秋的清晨,旭日初升,霞光和瑞彩将天空交织成五彩斑斓,我和朋友两个人,头顶朝阳,身披晨曦,驱车赶往定陵,去一探究竟。

从主神道向东,沿着岔路并不远,就看到定陵景区售票处。时值深秋,属于淡季,又不是周末,所以来游览的人稀稀拉拉。定陵票价定制为四十元,比长陵要贵上十元,我问售票人员为何,人面无表情答曰:上头规定的,让我顿时失去继续问下去的勇气。

买完票一回身,便看到神功颂德碑,由一只巨型石质赑屃驮着,上面文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用脚趾头也能想到,肯定是歌颂大明神宗显皇帝万历“丰功伟绩”的。我们没做太多逗留,沿着游览指示标识,向地宫方向走去。

十三陵的祖陵是长陵,之后的明代帝陵都是按照它的建制来修造,只不过在大小和选材上不一而足罢了。定陵也不例外,从门口的模式图上看,祾恩门、祾恩殿、天门、石五供、宝顶、明楼、地宫一概应有尽有。只是,当我们走进去才发现,祾恩门以及祾恩殿都消失不见,只剩下地上几个水泥浇筑的圆形遗迹,代表着这些古建筑曾经来过。遗迹旁边有简介牌,信步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祾恩门祾恩殿当初的建制和结构,其中一行字写着,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后,烧毁……朋友看了许久,忽然问道:长陵的这两种建筑为何没有被破坏呢?按道理来讲,李自成不该先去捣毁祖陵吗?为何单单对定陵如此感兴趣?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想。我始终坚信一点,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李自成何以对定陵如此耿耿于怀,当然还要从定陵的主人,明神宗万历皇帝身上找答案。

大明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隆庆皇帝朱载垕的三皇子,十岁登基,五十八岁驾崩,在位整整四十八年,是整个明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他的亲爷爷,那位号称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间还要长上三年。可是在他之后的三位皇帝,在位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他的一半。尤其是他的孙子,大家非常熟悉的崇祯皇帝,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但终究无力回天,在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的那天,跑到紫禁城后面的煤山(现在的景山公园),找到一棵歪脖树,以发覆面, 自尽,终成亡国之君。这段历史人们都很熟知,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大明帝国的灭亡做过深刻的研究,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便是:大明虽亡于崇祯,实则亡于万历。北京社科院的明清史学专家阎崇年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还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进行过精彩讲解,这本书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败落和清王朝的崛起,而历史的转折点就在于万历一朝,书的名字叫做《明亡清兴六十年》。从万历皇帝即位为帝,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整好一个甲子。正是这个六十年,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天灾人祸频仍,内忧外患并存的大明帝国,驶向山海关外那片白山黑水,驶向用四个汉字作为姓氏的女真部落。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来自于这位明神宗显皇帝。

神宗是谥号,是人们在皇帝驾崩之后,根据他一生的功过,取个恰当的名字作为盖棺定论。历史上谥号为神宗的皇帝只有两人,一个是宋神宗,一个是明神宗,我不知道这个“神”字在当初取这个字的人眼中作何解释,与我而言,根据这两位皇帝的表现,我更喜欢用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神者,神神叨叨也,就是说话做事如云山雾罩,令人难以捉摸,同时透露出难以理解的偏执和乖张。比如这个明神宗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岁,他的母亲李太后年龄也不大,明史记载三十岁上下,无论在宫内还是朝上,根基都不稳,这对孤儿寡母只能寄希望于当时的内阁首辅,小皇帝的老师,也是我个人认为有明一朝猛人榜能排进前三名去的,张居正先生。张居正果然不负所托,在他作为内阁首辅的十年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兢兢业业,锐意进取,矢志不渝,就连父丧丁忧都不回家守灵(这在文官政治达到顶峰的明代是极为罕见的)。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注射一针强心剂一样,张居正的改革使得大明帝国再次焕发生机和活力,张居正本人也青史留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猛人,在他死后第二年,他的学生就对他下手了。万历皇帝下令褫夺张老师一切封号,抄没家产,子孙下狱,这还不解气,万历居然将张居正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泄愤,一时间搞得朝堂上下惊愕不已,看着皇帝的所作所为,大家的下巴都快要掉在地上了。

接下来就是“挣国本”,怎么回事呢?国本者,太子之位也。万历皇帝的皇后没给他生儿子,所以没有嫡子,而大明的传位制度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也就是说没有嫡子,只能立皇长子为储君。皇长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是万历某一日兴起,在拜见李太后之后,看上了太后宫中一名宫女,遂临幸之,没想到这位宫女居然珠胎暗结,身怀龙种,生下了皇长子。万历为这事儿肠子都悔青了,他一直搞不明白自己当初看上那个宫女那里好了,可是没办法,事情已成定局,皇长子身份已定,他虽然很讨厌朱常洛母子,几乎一年都不去看一眼,但是,位分在等级森严的后宫来讲,却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此后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给他生下皇子,名叫朱常洵,万历就开始动歪心思,想说服朝中大臣们,同意自己立朱常洵为太子。可是这下,大臣们的反应超乎他的想象,众人纷纷上书,严厉斥责皇帝废长立幼之举,言说您之前对皇长子不好,我们都知道,但是没有太出格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可是没想到您变本加厉,竟然想着立朱常洵为太子,这也太无法无天了,您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废长立幼,往大了说就是不遵从祖制,我们开始怀疑您眼中可还有列祖列宗?文人们骂人是从来不带脏字的,这帮学究们骂人的本事仿佛与生俱来,如雪片般的奏章骂的万历灰头土脸,因为理在人家手里,自己亏着心呢,所以他无可奈何,只能听从大臣们谏言,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前往洛阳封地。

此事过后,万历算是跟官员们卯上了,像他爷爷一样,往后宫一呆,再也不上朝了,任大臣们磨破嘴皮子,把三皇五帝,诸子百家都搬出来,也不好使,万历就是不上朝。你们不是都很牛吗?我惹不起我躲得起,咱谁也别再给谁添堵,你们爱咋咋地,我呢,眼不见心不烦,落得个清净。有道是“万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有他爷爷几十年不上朝的魄力,却没有他爷爷那份精明强干的头脑。嘉靖皇帝可以多年不临朝,但是却能将朝政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上,多少个知名首辅都为他所用,夏言,严嵩,徐阶,这些都是明代首辅中排的上号的,却都得看嘉靖脸色行事。万历在这点上跟他爷爷相去甚远,同时这位神叨叨的老兄还有一个致命的坏毛病——贪财,而他最宠爱的郑贵妃也贪财,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万历为什么独宠郑贵妃,我想很可能是两个人在人品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贪财到什么地步呢?万历在抄没完张居正家产后,曾经堂而皇之的对大臣们说:我跟你们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抄老张的家吗?就是因为他家里有钱,有很多皇宫里都没有的珍奇异宝,朕想拿到自己手里来。如此理由,不禁让人无语。不上朝,又贪财,导致朝局不稳、民生艰难、军心涣散、强敌窥伺。这期间明清之间决定性战役之一,萨尔浒大战的失败,从根本上说责任全在于万历。二十万明军精锐,诸多在 中将日本人丰臣秀吉打得望风而逃的名将,全部折在萨尔浒一战之中。努尔哈赤用不到六万的八旗铁骑,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等策略,使得二十万大明将士魂断萨尔浒。此一战之后,大明已经无力再组织起对努尔哈赤们的有效进攻,只能采取守势,外患必然并发内忧,此时农民起义开始萌芽,大明帝国正式进入内忧外患并存的窘境。

以上几件事不难看出,万历皇帝的“神奇”所在。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偏执,行为怪诞的皇帝,将大明帝国缓缓拖入万劫不复之地。他可能想象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子孙后代以及大明臣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正是这种影响,直接导致明朝的覆灭。年,神宗驾崩,在他死后,太子朱常洛即位,这位光宗皇帝在位一个月不到,就在父亲的宠妃郑贵妃的巧妙安排下,在一宗莫名其妙的“红丸案”的驱动下,撒手人寰,把本来就很烂的烂摊子,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天才木匠朱由校,一个是亡国之君朱由检。

而另一个关键人物,李自成,这一年刚满十四岁,我有理由相信,十四岁的李自成,从陕西遥望帝都北京的眼神中,一定充满着愤懑和渴望。许多年后,他率军攻破洛阳城,抓住福王朱常洵,就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差点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大喜过望,竟想出一个疯狂主意来。他命人将养尊处优多年,三百多斤,又白又胖的福王像杀猪一样,褪毛,放血,然后和一头鹿一起放在一口大锅中炖成肉汤,请全军将士前来用餐,并名曰福禄寿喜宴。消息传到京城,崇祯皇帝痛哭流涕。我估计如果万历地下有知,听闻此讯,肯定会气得跳起来。但事情进展的很快,万历并没有在定陵中清净太久,清算的队伍很快找上门来,李自成拿下北京城,逼死崇祯帝朱由检,接下来办的事就是捣毁明朝皇陵。

那为什么偏偏是定陵呢?我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其一,长陵等其他皇陵相对于李自成们年代较为久远,并没有深仇大恨、切肤之痛。其二,崇祯皇帝当时尚未葬入十三陵,没地方毁坏去。其三,之前讲过的,万历皇帝在位的后几十年,已经把老百姓得罪苦了。所以,对不起,现在既然是我们说了算,那就拿你开刀吧,福王为什么那么肥?肯定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堆积而成的,你是他老爹,也不是什么好人,砸了吧!烧了吧!毁了吧! 把火一旦烧起来,下面的事儿便会顺理成章,所以就有了我们目前看到的遗迹。

我们两个在祾恩殿的遗址上徘徊许久,想起没被烧毁前它的恢弘气度,想起大火摇曳中它的痛苦呻吟,想着烟火散尽后它的断壁残垣,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朋友看我有些出神,笑着对我说,走吧,地宫就在前面,咱们去看看。

穿过天门,走过石五供,从侧面绕过明楼,后面便是地宫入口。进门就是往下的楼梯,阶梯陡峭而且很窄,在上面行走时必须小心翼翼。同时下去的只有我们两个人,脚步声在空荡荡的四周回响,显得有些阴森恐怖。也不知下了多少层台阶,终于看到墓道入口以及金刚墙。墓门被固定在两侧,迈过门槛,便看到高高的穹顶,下面是宽阔的墓室。在地宫靠墙的一侧,是一个长方形台阶,高出地宫地面约十公分,台阶上面空空如也,却被铁链封锁起来,写着游人止步的字样,看来,万历皇帝的棺椁,并不在这里。按照指示标识,我们低头走过一个狭窄通道,前面又是一处长方形墓室,与刚才的形成一个“工”字型。这里,我们发现了万历皇帝和他两位皇后的宝座,宝座前摆放着各种祭祀器物。绕到后殿,终于发现三口朱漆棺椁,一大两小,大的居中,是万历皇帝所属,两边两个稍小的棺椁,应该属于他的两位皇后。最小的棺椁也有一人来高,而且都是金丝楠木制成,数百年不腐。只不过都知道的,这些都是复制品,原有的金丝楠木朱漆棺椁已经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当做“四旧”给处理掉了,一同处理掉的,还有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骨。看到此处,忽觉阵阵冷意袭来,空旷的地宫中,只有我们两个在来回踱步参观,一个工作人员都看不到,不免让人有些心生惧意。我们两个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便一起非常默契的走向出口处。

从地宫上来,正是艳阳高照。阳光洒在身上,将地宫中的寒气很快驱散,感觉浑身暖洋洋,舒泰无比。刚才的冷意瞬间消失,我们信步登上明楼,来一个俯瞰定陵。

由于没有树木的遮挡,明楼上的阳光更加充足。我们靠在栏杆上,向天空望去,只见朝阳稳稳的站在半空,发散出千万条彩线,将四周的流云涂上五颜六色。云彩应该也是喜欢太阳的热度,围绕在它周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么看来,整个天空便都是阳光和彩云的世界,明亮但不刺眼,鲜艳但不繁琐,温暖但不炎热。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很快忘记刚才地宫的阴寒,虽然已是深秋,却有一种春天般的感觉。再看我的朋友,仿佛也已经被这舒适的阳光陶醉,伸展着懒腰,像要把自己全部融入到朝阳里。向下望去,整个定陵尽收眼底,天寿山左怀右报,松柏古木参天,除却被毁掉的祾恩门祾恩殿之外,这座陵寝还是颇有皇家气度的。

只是,皇家气度终有竟时,生前荣耀万丈,身后却难免无妄之灾,留给人们的,不过是一段夹杂着烟熏火燎痕迹的遗址和回忆。与其如此,何不将有限时光多拿出一部分来,付诸这深秋完美的阳光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