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风雪皇陵,为何成为中国考古的千古憾事?坚固的金刚墙内又隐藏了怎样的历史谜团和帝王玄机?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代十三陵。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算起,前前后后传帝16位,享国年。但为什么在北京的陵墓却只有13位皇帝呢?原来是除了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之外,还有第二帝朱允炆不知下落和第七帝朱祁钰不被承认,所以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从明第三帝朱棣开始到最后的朱由检,一共是13位皇帝葬在北京,因此就有北京明十三陵的叫法。而今天我讲的就是十三陵中的定陵。
定陵在十三陵中仅次于长陵和永陵,陵寝所在地背山面水,是明神宗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合葬墓。陵墓自年开工,共用了6年才建成,因此也成为了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现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明清部分,展出了一件凤冠[fèngguān],整件凤冠制作精美,工艺精良,堪称国之瑰宝,而这件凤冠就出自定陵,那她的主人又是谁呢?
年10月20日下午,定陵成为了十三陵当中唯一被考古发掘的陵墓,当定陵的地宫最后一扇石门被开启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了摆在地宫里的三具棺木,棺木的主人分别是明神宗朱翊钧、孝端皇后以及之后被明熹[xī]宗追封为皇太后的孝靖太后。
据统计,地宫共出土文物余件,除了少量祭祀用的礼器以外,大部分是神宗和他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其中首饰余件,尤以四件凤冠、明神宗用的乌纱翼善冠[yìshànguān]最为贵重稀有。
除此之外还包括簪[zān]、钗、耳坠、围髻[jì]、棕帽等,其中以簪居多,且多数成对出现。四件凤冠,分别是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以及孝靖太后所有的三龙两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就是这四件凤冠中最为精美的九龙九凤冠。
这件九龙九凤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采用丝帛制作而成,前面上方装饰有九条金龙,下方有八只凤,全部采用点翠技法制作而成,后部也有一只较大的凤,共九龙九凤。且龙口和凤口都口衔珠滴,在行走的时候,珠滴像步摇一样随步摇晃。
在翠凤下有三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的珠宝钿[diàn],其间点缀着翠兰花叶,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宝石珠花,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的嵌金龙珠滴三博鬓[bóbìn]、博鬓上嵌镂空金龙、珠花璎珞[yīngluò]。这件凤冠上共镶嵌未经过加工的天然宝石多粒,珍珠多颗,工艺精美,造型庄重,纷繁复杂的九龙九凤冠采用了花丝、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
由于花丝和镶嵌的工艺繁复,用料珍奇,花丝镶嵌基本上都是皇家的御用之物,因此在宫廷饰品中多有出现,也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而点翠则是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的底托上,形成精美的图案,图案上再镶嵌宝石或翡翠。
经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配上金边,显得富丽堂皇,而且永不褪色。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序,但对于整件首饰却起着点缀美化的作用。
这件九龙九凤冠的点翠不仅面积大,而且形状复杂,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的状态,极富动感,不仅展现了华贵的特点,也使冠饰与孝端皇后的身份相符合,表现出了皇后母仪天下的威严。
万历四十八年(年)四月,孝端皇后去世,享年55岁,七月,神宗去世,享年58岁,同年十月葬入定陵。神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48年。在定陵的挖掘整理中,陪葬品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属于绝世珍品,但无论神宗多么希望自己和两位皇后能够永享富贵,但他在位的后期,由于罢朝28年,为明王朝的没落、山河日下、行将就木埋下了祸根。这些精美的器物似乎更是为那个时代唱响了一曲挽歌,神宗去世仅24年后,明朝灭亡。中国在那个转型的特殊时代与近代化失之交臂,我们也只能从这些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首饰中一窥昔日的奢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