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1956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裸手上阵取文物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0/20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可以与胡适、鲁迅等两位民国文学巨匠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以及诗人。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诗作,歌颂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祭奠者。

郭沫若也将诗歌作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众人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少消极方面的,主要是因为两件事,一是他存在一些私德问题,曾被爆玩弄他人感情,伤害了一些女子。

另一件事就是他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却在年进行了挖掘古墓的工作,他也以非常不专业的态度和方式损害了一些珍贵的古物,鉴于这两点历史上也有不少谩骂他的人。那么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裸手上阵取文物,三千多瑰宝损毁大半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决意挖古墓

郭沫若自小就对文学颇有兴趣,并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位文学大家却有着与其他文学大家不同的癖好,郭沫若十分喜欢考古,对历史也有所研究。

对于所有的古墓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皇帝陵,因为皇帝作为曾经一国之主,其陪葬的物品都是珍宝和那个朝代所稀有的物品,甚至还有一些可能未被记载的书籍。这些无论是对专业的考古学家还是对郭沫若来说都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的。

郭沫若曾表示自己对历史上最感兴趣的两大墓群是秦始皇的陵墓以及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

秦始皇曾经作为一国暴君修建了长城,还进行了一些变法,根据历史史书上的模糊记载,也可以看出在他去世后,陪葬了不少珍贵物品,并且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建造自己的墓地。

于是有不少历史学家都十分好奇秦始皇墓碑中到底埋葬着什么,郭沫若也同样对秦始皇的墓群颇有兴趣。

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墓群的吸引力在于其中还埋藏了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以及其他盛唐时期非常少见的藏品。但这两座古墓都被国家严格保护,不允许被轻易挖掘,所以郭沫若曾经申请挖掘这两座古墓时被严厉地否决。

于是郭沫若就退而求其次,决定挖掘,他认为明十三陵中最为有挖掘价值的明定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对这些古墓有着严格的管控,以尽量不让这些历史遗迹遭受到破坏,所以那时郭沫若连同北京市的市长和其他几位学者上书周总理,请求门批准考察明定陵时,总理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同意。

其最终同意的原因在于周总理认为郭沫若等学者有专业的考古能力,能够保护好这些文物。另外,周总理也认为郭沫若他们只是简单的考察,所以就批准了郭沫若挖掘明定陵。

郭沫若获得了周总理的批准后,还被一些专业的考古学家阻止,这些考古学家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足够的技术以及能力去完好的保存这些明代的文物。

另外,当时国家掌握的明代的资料还不是非常健全,对于明代的了解也不多,因此这些历史学家并不建议郭沫若等人盲目行动。

因为这些古墓一旦挖掘就是不可修复的,所以一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那也将是国家的一大损失。但郭沫若认为这些历史学家的看法是危言耸听,并没有太过在意而决意的要挖掘明定陵。

急功近利的挖掘

郭沫若等人在决定挖掘明定陵后,还进行了研究,他们决定从明定陵中央的长陵开始挖掘,因为没有寻得确切的长陵构造的图纸,所以他们也只是大概分析要从长陵挖。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长陵的隧道又长又非常难挖,挖了一年多的时间,仍然没有看到地宫入口的任何痕迹。

郭沫若等人也有一些急躁,毕竟已经挖掘了一年多,于是他有了想放弃的念头时,但不久长陵的西南方发生了轻微的塌陷,而从塌陷处可以看到明定陵的入口,于是他们放弃了在原来地方的挖掘,选择在这个塌方地施工。

在挖掘中还为了加快进度,用了少许炮火辅助。最终在一年多的努力下,地宫入口展现在了郭沫若等人的面前。

对文物的极大破坏

郭沫若等人走进明定陵的入口,发现那其中果然埋藏着许多珍贵物品,他们单从这个墓群中取出的文物就多达三千多件。这个成果无疑是可以值得人赞扬的,但之后真正完整保存没有损坏的文物却仅有一半,而这其中的一半都是因为郭沫若等人的不专业而损毁的。

郭沫若虽对历史也有一些研究,但却不是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他在取文物时基本都是裸手上阵,那些古董都是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沉淀十分脆弱,并且此前没有接触外面的空气以及光线,所以非常容易受损害,但郭沫若等人都没有考虑到,所以对一些古董造成了二次伤害。

当时跟随他一起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人像他那样不专业,收藏明定陵中的丝织品时也直接裸手拿起装裱。

他们打开了明定陵后,也有一些专门研究丝织物的专家到现场,想要第一时间的看到这些丝织品,但他们看到的现象却是这些工作人员的不专业,所以他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直接拂袖而去。

明定陵中埋藏的许多古书籍也因为长时间处在缺氧的状态,在他们打开明定陵后,又没有进行专业的保护,所以在他们将要去拿这些古书时,那些古书很快就因为氧化而损毁。明定陵中埋藏的万历皇帝以及两个皇后的尸骨遗骸,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最终被焚毁。

棺材中万历皇帝的龙袍也因为徒手挖掘没有适当的保护而变成了黑色,皇帝以及他的两位皇后的棺材,也被当做普通的木头随意丢弃后,被周边的村民无意中烧毁。

还有其他一些珠宝玉石,也基本被损毁大半。郭沫若等人那次的考古行动无异于一次破坏的行动。郭沫若此人也被考古界的许多考古专家所唾弃和批评。

小结:

同时,年那一次极具破坏性的挖明定陵的行为,党中央也极其重视,甚至引起了主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