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明朝皇帝的顺序,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的前任和后任皇帝都是他的哥哥朱祁镇。兄弟俩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
朱祁镇九岁继位时,朱祁钰才八岁。如果不来个意外,兄弟俩会和睦相处。朱祁镇一直做他的皇帝哥哥,朱祁钰则是安心作一个藩王弟弟,逢年过节弟弟会登门给哥哥拜年,互致问候。
然而事情的走向往往是无法预料的,突然从天上掉下个皇位,就在朱祁钰眼前,弯下腰就能捡,这么大的馅饼是个正常的人都会捡,可是在朱祁钰眼里它是个烫手的山芋,他明白捡个皇位容易当皇帝不容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正统十四年(年),朱祁镇在土木堡大败,被俘。
大臣们找到了解决方法再立一个皇帝。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才三岁,唯一的人选只有朱祁钰。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皇帝。
但朱祁钰推辞了,他不想干这份工作。
因为当皇帝太危险了。当皇帝要率队出征,路途辛苦,运气不好还被抓去做俘虏。
这些且不说,八月十八日、八月二十三日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心有余悸,更加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了坐上这个皇位容易当个皇帝不容易。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早朝开始,由暂代皇帝执政的朱祁钰主持。
文武百官们上朝之后,只是嚎啕大哭,什么话都不说,整个朝廷哭成一片泪海。毫无经验的朱祁钰手足无措,呆若木鸡。
现在的大明王朝是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真是一片亡国之象。这让朱祁钰不敢接,也没有能力接这个烂摊子。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发。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的戏即将上演。
朝会同样由朱祁钰主持,没多久朝堂上就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当然是从没见过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再说些什么,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
后来事情的发展更是惊心动魄,让朱祁钰胆战心惊,吓得脸都发白了,事后回想都怕。
大臣们愤怒到了极点,他们蜂拥而上对马顺拳打脚踢,不一会,马顺就被活活打死了。随后毛贵和王长随出现了,两人也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三个人在朝廷之上当着朱祁钰的面被活活打死,
朱祁钰目瞪口呆,所有的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诺诺,不发一言。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可是现在,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这一切都在告诉朱祁钰当这个皇帝不容易,而且目前敌军随时可能攻过来,京城万一不保,这个皇帝也干不了多久,灭国的责任却要担在自己头上。
安全第一,这个皇帝,不做也罢。
可是事情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不做不行!于谦不由得他不做皇帝了,国家到了这个地步,必须立一个皇帝,你朱祁钰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必须要做!
八月十八日,于谦主战,稳定了朝廷。
八月二十三日,于谦力挽狂澜,拉主了朱祁钰,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惨案。
不久之后,于谦更是独撑危局用他的信心和勇气保卫了北京,他绝非匹夫,智勇兼备,真国士也。
于是,在于谦坚定的眼神和不懈的坚持下,朱祁钰终于“自愿”了。
正统十四年()九月六日,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
坐在皇位上的朱祁钰是不太安心的,他深深的知道当个皇帝不容易,皇帝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要你干你就要干,不干也不行。
皇帝不但要处理政务,要承担风险,更要对大明帝国负责。千头万绪的事情摆在眼前,不能偷懒、不能怠慢,即使做对了很多事,但只要在一个问题上出现纰漏,就可能前功尽弃,遗臭万年。
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仅仅七年,朱祁钰就被折磨的不行了,病得十分严重。
景泰八年(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朱祁镇复位。二月,朱祁镇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废他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这位曾经的皇帝,成为唯一一个在明朝迁都北京之后,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回顾朱祁钰的一生,还是那句话,捡个皇位容易当个皇帝不容易,当然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里,也由不得他去选择。在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还是站了出来,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好的书籍和电影,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让我们一起品读好书,欣赏好电影,体验喜怒哀乐,感悟人生百态。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有想法请留言,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说明: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