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一百年前的北京明长陵照片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2/11/7
北京医院治疗扁平疣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石牌坊。在十三陵陵区的正面出口处,龙山、凤山的前面。它共有五门六柱十一楼,面宽近二十九米,高约十四米。嘉靖十九年(公元年),世宗皇帝为了颂扬祖宗的“圣德”而建造了这座石牌坊。它雄伟壮观,雕刻精美。

大宫门,又称大红门,红墙,黄琉璃瓦,有三个门洞,是十三陵陵区的门户,建于永乐年间,宫门两侧原来设有角门供守陵的军队、修陵的工匠民夫出入。明朝皇陵每年要举行三大祭、四小祭。三大祭是在清明、中元(七月十五日)和冬至。四小祭是正旦(正月初一)、孟冬(十月初一)、死皇帝的生日和死日。每到这些日子,一般由大臣祭祀,有时皇帝也亲往祭祀。每一次皇帝出行谒陵,车马人轿浩浩荡荡,场面十分盛大。

从大红门内看碑楼。

碑楼。是宣宗皇帝朱瞻基于宣德十年(公元年)为他祖父永乐皇帝建造的。楼内有神功圣德碑一通,高六米五,正面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有三千多字,是永乐的长子仁宗皇帝亲自写的。

碑楼远景

神功圣德碑

冲天柱。冲天柱是中国传统牌楼结构组成形式中的一部分,因柱顶向上突出似直插云霄而得名。

神道。进入陵区,通往各陵的路通称神路或称御路、神道等,其中由大宫门至七孔桥一段是通往诸陵的总干道。沿神路除有碑楼、华表等建筑外,还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刻——石像生一组。这些石雕像造于宣德十年(公元年),嘉靖十五年至十七年(至年)又作过一次修整加固。

石像生。石像生含有狮子、獬豸、象、骆驼、麒麟、马六种,共十二对,其中六队是立像,六队是卧像。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总计十八队,三十六个,尽然有序地排列在八百米长的神道两旁。

石像生

骆驼

文臣

武臣

长陵陵门

祾恩门。原本叫做享门,嘉靖皇帝后来改叫祾恩门(公元年),意思是前来祭陵既感恩又受福,所以叫祾恩。

祾恩殿。为金色琉璃瓦的重檐庑殿式建筑,大殿面宽九间,总长度66.75米,进深五间,计29.31米,和故宫里的太和殿相仿。坐落在三层石基构成的基座上,其栏板、望柱、滴水龙头全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建造祾恩殿的时间前后一共用了十五年(公元—年)。

焚帛炉和卧龙松(已不在)。

第三进院落的红券门

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建在石像生的北端,横贯在通往陵寝的神路中央。此门是仿照神话中的天门建造的。

明楼。明楼是明朝帝陵建筑的主体建筑之一,为重檐斜疝式屋顶,高高耸立在方形的城基之上,所以又称方城。明楼里竖有石碑一通,碑座有海水、江崖、云龙的雕饰,碑身则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这块石碑在万历十五年(公元年)重新竖立。

明楼前石五供

明楼内朱砂碑

明楼上回望祾恩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