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英雄之火在五音山大功连燃烧中国军网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1/12

“我们是五音山的英雄,我们是五音山的好汉;抗美援朝建奇功,为国争光英名天下传。”一曲《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传唱了整整70年,一本斑驳发黄写满英雄名字的连队史传承了四十载,四面 将士血染的战旗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官兵。“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钢铁堡垒,坚守阵地”的英雄之火,在新时代的五音山“大功连”熊熊燃烧。

“中队诞生于抗日烽火,先后在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和抗美援朝五音山战役中3次荣立大功,被授予‘大功连’荣誉称号。”武警北京总队执勤六支队某中队指导员刘英健,提起中队历史如数家珍。近日,在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队官兵再次唱响五音山战歌、组织重温军人誓词、举办“学习特等功臣王荣英雄事迹”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掀起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热潮。

回望历史坐标,在浴血奋战中燃起英雄烈火

岁月铭记前行的诗行,历史记录战斗的华章。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年,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甘心前期的失败,再次纠集25万军队北犯。中队前身所在的 六十六军一九八师五九四团一营二连,奉命到洪川江南岸的五音山进行阻击。全连官兵在零下42℃的恶劣条件下急行军,于2月5日深夜到达五音山。7日早晨,敌美二师九团、李伪军三师和土耳其两个营,在72门榴弹炮,12架飞机和4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密集如雨的炮弹全方位地毯式轰炸,一块块石头被四处飞溅,树木被连根拔起,整个山头被削掉了一米多。全连官兵经过一场又一场尸积如山的血战,连续10次把敌军一公尺一公尺地打回去。战至 ,全连名官兵仅剩11人,王荣同志及其他名指战员英勇牺牲。战后,一九八师授予连队“钢铁堡垒”“坚守阵地”锦旗,并记大功一次,王荣同志被追记特等功。原总政治部为此场战役专门谱写五音山战歌。

从此“大功连”在队歌和“十六字”队魂的引领下,历经70年沧海桑田,持续在官兵们的精神高地上播撒忠诚、耕耘信念,激发血性、鼓舞斗志,在一茬茬官兵心中燃起能打仗、打胜仗的熊熊烈火,引领官兵以战斗姿态冲锋在时代潮头。

根植红色基因,在铸魂育人中踏实英雄足迹

战争年代,“大功连”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和平时期,“大功连”为忠诚使命而赓续。年1月1日编制体制调整,中队所担负的任务也进行了调整。

“中队新接任务时,检查站设施陈旧、环境艰苦。”指导员刘英健在检查站蹲住期间的一次谈心摸排中,有个别战士表露出怕苦怕累的想法。刘英健向全体官兵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夏,连队在参与修建十三陵水库不久后,紧接着接到命令到天津参加海河改建工程。刚到工地时,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时值盛夏连队官兵顶着骄阳炙烤每天奋战16个小时,官兵们的皮肤被晒掉了一层又一层,手上血泡磨破了一个又一个。虽然环境如此,但官兵们一致表示,大功连的英雄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誓叫海河咸淡两分家,为天津万人民服务。连队官兵拿出五音山上一公尺一公尺打退敌人的英雄劲头,从每天挖土一立方、四立方,直到提高到十一立方,随着工效逐日提高,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天津市海河建闸指挥部授予连队“五音山上是英雄,海河工地训蛇龙”锦旗。

“当年,我们连队的官兵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干劲冲天,获得如此殊荣。如今,我们‘大功连’的战士连难道连这点苦都克服不了吗?”在随后的自主建设中,检查站官兵拿出“干就响当当”的劲头,立起单双杠、修缮训练场、粉刷旧营房,老旧营区面貌焕然一新,官兵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编制体制调整后,中队在把握新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为解决中队点多线长分布散的现实困难,中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大功连精神”为引领铸魂育人。通过讲战斗故事、唱五音山战歌、学英雄事迹、做“大功连”传人等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根植灵魂、灌注血脉、融入实践。每逢官兵入党、士官选晋、新兵下队和授枪仪式等重要时机,都要组织瞻仰一次大功连锦旗、诵读一遍中队队魂、宣讲一场英雄事迹、开展一回承诺践诺,让官兵在中队历史陶冶中增强使命感荣誉感。中队在不断擦亮大功连红色名片中,持续开展“珍惜荣誉,岗位奉献”专题教育和“学队史、话传统、践行动”活动,持续用“大功连”的优良传统铸魂固本、培塑品质。

坚定胜仗信仰,在比武竞赛中彰显英雄本色

“快一点,再快一点。”下士曾兆生不停地从内心深处发出呐喊,他紧咬牙关拼尽全力向10公里终点线冲刺。七月烈阳的时节里,浑身汗水流淌的他在不断挑战着生理极限。刚入特战分队的他,不止一次地在奔跑中想起荣誉室墙上“大功连”的老地图——那是这个中队官兵曾经奔跑过的足迹。

在抗美援朝五音山战役前夕,连队的前辈们用自己的铁脚板从驻地芦谷一路翻越5座大山,在严冬的冰天雪地中急行军50多公里,准时到达五音山阵地线。他们以血肉之躯构筑起钢铁堡垒,在浴血搏杀中坚守阵地。每当快坚持不住时,曾兆生总会用“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钢铁堡垒,坚守阵地”的队魂激励自己:当年那么险恶,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如今我这点苦算什么!

该中队新调整组建前属于机动中队,如今已是上士的曾兆生在6年特战生涯中先后参加总队级以上比武10余次,3次摘得总队比武 ,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和英雄名录上的前辈们比,我还差得远!”曾兆生永远记得自己刚到这个中队时的特殊迎新仪式。在“大功连”的荣誉室里,面对面(块)锦旗和奖牌,中队指导员戴着白手套庄严郑重地捧出了一本传承近半个世纪的“传家宝”——《连史手抄本》,扉页里夹着年初冬 作家魏巍前来中队参观时亲笔书写的题词:“永远做最可爱的人——为五音山大功连题。”指导员小心翼翼地翻到第三页“光荣榜”那里,上面记载了中队官兵从参加抗日战争到和平时期诞生的功臣名字。“谁能立功争先,就把谁的名字记录到上面。”从此,爱军精武当英雄的信念在每名同志心里牢牢扎根。

年11月,刚被选入特勤排的曾兆生就面临一个月后上级要组织比武考核的严峻挑战。由于之前从未接受过高强度训练,跑不快、跟不上、跳不高的他每次训练被老队员“甩到了末尾”。“每天比别人多跑一个全装五公里,百米冲刺跑到吐完了接着再来。”一个多月的锻炼,曾兆生发生了质的改变,摩拳擦掌的他却等来了比武取消的消息,内心里涌现的不是大松一口气的庆幸,而是深深的失落。他继续磨砺锋刃,时刻准备着。在随后总队组织的年、年特勤分队比武,以及年首届“利刃”特战分队实战化比武竞赛中曾兆生分别夺得桂冠,在连队的那本“传家宝”上写下了自己的英雄故事。

从大项比武到遂行任务,五音山“大功连”的官兵们不断绽放着英雄光芒。年2月和5月,中队史庭广、张献文、叶永鹏等8名同志分别参加总队组织的比武,两次夺得个人及总评 ,8名同志分别荣立三等功,连队手抄本上又新增了8个功臣名字。

坚守岗位阵地,履行使命中续写英雄篇章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现在,10月23日,这一天对于中队全体官兵有着特殊的意义。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队长母学超、上士言文强、曾兆生3人,作为有抗美援朝参战历史的部队官兵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会议,聆听了习主席讲话,他们心潮澎湃。

年12月入伍,来自湖南湘潭的言文强从小聆听着外公参加 的故事长大,从军当兵的梦想早早地在心里落地生根。他的外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曾荣立三等功,小时候,言文强不止一次偷偷从外公家里翻出略带锈色的奖章攥在手里把玩,外公发现时都少不了严厉批评他,接着便把他抱在怀里讲他 听的打仗故事。

下连分到中队时,言文强在接受特殊的迎新仪式后, 时间打电话告诉家里,自己来到了和外公一样参加过 的英雄部队。但是,让言文强没想到的是,年中队新接一处某检查站遂行执勤任务,便派遣素质全面的他到进城难坐车、人烟三俩家、距城区最偏远的地方,担任卡点骨干。这一坚守,就是整整五年。

“我们‘大功连’的战士,不论到哪里都是响当当。”作为班长,言文强经常给新来的战士们讲战斗英雄王荣的故事。在五音山战役中,王荣和战友组成的3人战斗小组在最前沿阵地上坚守三天三夜,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永载史册的英雄华章。如今,怎样带领9名战友坚守好检查站的岗哨,确保进京“大动脉” 安全,就是自己要做的。他针对任务实际思考研究训练新方法,组织开展哨兵反袭击和情况处置模拟训练,重点突出三人应急小组素质锤炼,有效提升了执勤点的训练水平和执勤能力。年10月22日20时许,正在担负执勤安全监控员的言文强和哨兵曾宇、凌浩及时发现哨位不远处一辆电动三轮车着火,官兵们 时间成功处置,避免了交通道路事故发生,车主专门把“精心尽职,服务周到”的锦旗送到了执勤点。年、年,言文强因工作出色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动中抓、散中建、变中管,是如今这个中队的生动写照。为建设守护京郊最美“护城河”,为支队打造屏护京畿大西南精兵劲旅贡献力量,该中队党支部采取“每名支委各守一点,正副书记全面统筹”的抓建模式。确保上级党委决策指示和支部各项决议在支委的带领下都能横向作用到边,纵向落实到底。

“疫情突如其来,为确保检查站官兵饮食安全,支队党委下决心为每个卡点建设后勤工程,保证检查站能独立开火做饭、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保证官兵就餐质量。从此,中队同志们干劲更足了!”在外查勤回来的中队长母学超讲到,每周他都要对5个执勤点检查一遍,一趟行程公里以上,全年往返于中队部和检查站的轨迹达公里,带领官兵们确保5条进京“大动脉” 安全。

“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这支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光荣连队,一代代官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弘扬队魂、赓续传统、担当作为中让英雄基因绽放新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