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是北方百姓的主食,蒸、煮、炒、烙,不同手法下,同样的食材散发出不同的味道。在京北昌平,悼陵监村的村民,用杂粮面做出的烙糕,就是其中一种。
玉米、高粱、小米、糜子、紫米,这些浅山区常见的杂粮被研磨成粉,掺上白面,和水拌成面糊,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空气和面有了神奇的反应。
一勺面糊,均匀浇落在饼铛上,几秒钟后,一块烙糕就有了形状。
放入事先拌好的馅料,将圆形的烙糕对折,再盖下饼铛盖,5秒钟后,一块焦香的烙糕完美出锅。
烙糕,是北方民间常见的面点,不过在村民王庆艳手里,原本作为桌席点缀的烙糕,被发展成为烙糕宴。
豆芽、 瓜、鹌鹑蛋、酱肉、农家肠……这些乡间常见的食材,在经过精心调拌后,用蓝色碎花小碟盛好,配上烧鱼、炖肉等农家肉菜,一桌烙糕宴的配菜就全了。
王庆艳一只手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烙糕,另一只手托着土豆丝烙饼,高温和油脂赋予了烙糕诱人的色泽和香味,酵母菌形成的气泡让烙糕的内里保持着柔软。
外焦里嫩、色香味美的烙糕,遮住了满桌丰盛菜肴的风头,也让一桌菜有了主心骨。
对于久食鱼肉的城里来客,这些来自乡间的风味,有着别样的新奇,王庆艳家的烙糕宴,也因此引来了不少回头客。
杂粮、时蔬,油烙、凉拌,普通的食材和普通的技法,在京郊百姓的智慧下生成了独特的美味。
价格:35元/人,随便吃,但是不能带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