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位皇帝陵墓地宫的故事。众所周知,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是目前我国主动考古发掘的帝王陵。虽然定陵的发掘为研究明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也正是定陵发掘造成的“不可挽救的损失”,国家制定了此后不轻易发掘帝王陵的规定。定陵修建于公元年到年,即明万历十一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历时6年。具体来说,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三人合葬的陵墓。它位于北京昌平区一片山谷中,也就是明十三陵陵区。
前面小编说过,定陵历时六年才修建完成,修建时朱翊钧才22岁,因此他也多次前来现场查看。据史书记载,定陵的修建共耗费白银万两,在相当于当时明朝两年的田赋收入。定陵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总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除此之外,定陵陵区周围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不过目前定陵的地上建筑由于当年李自成火烧,清军入关的破坏基本上都被不复存在了,“砖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绝”,到年被考古发掘时定陵地上建筑仅剩下后院的方城明楼、宝顶和牌坊门了。
那么保护最好的定陵地宫是什么样子呢?年,当考古人员来到前殿时,由于第一道石门后面设置了自来石无法打开。最后大家使用了一把称作“拐钉钥匙”的开启工具,才将定陵地宫的前殿大门打开。
定陵地宫修建在地下27米处,由前殿、中殿、左配殿、右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地宫全部用石筑造,顶部用石发券,地面铺的是高质量的金砖,总面积平方米。
这五个墓室之间都有通道及石门相联,中央三个主要墓室之间的石门都设有两面门扇,每扇门高约3.3米,宽1.7米,重约4吨。由于地宫位于地下深处,因此地宫湿气很大,即使炎热的夏季来到这里也会给人感觉阴气森森。
定陵地宫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后殿,当年考古人员来到后殿时,曾在发掘报告上这样写道,“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
目前的定陵地宫中殿内陈设有三座汉白玉石精雕的宝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及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神宗和两皇后的棺椁,并陈放26只随葬木箱,不过这些都是复制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