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三陵 >> 十三陵介绍 >> 正文 >> 正文

历史趣闻古代用的致命毒气是什么

来源:十三陵 时间:2023/6/2

曾经有个新闻说,朝鲜籍中年男子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遭新型毒药毒杀。这则新闻引起了全球的哗然。那这样的新型毒药和毒杀的方式古代有没有呢?当然有。那潘金莲毒杀武大郎?还有神秘的古墓里的毒气。古代的犯罪分子也会千方百计的使用最新的手段谋杀别人,获取利益。像毒气、霉气、压片等这样的杀人方式在历史上的相应时期里都被认为是神秘制度,在当时都是新型毒药。我们来说说神秘的墓穴里的毒气,这种毒气呢,被称为入井死。这样的毒气早期是在墓穴深井中多见的,隋唐的医家将之归为杂毒一类,凡古井种及深坑多有毒瓦斯不可擅入,五六月间最甚。毒气到了秦汉时已被发现了,当时的盗墓者便碰到过,黄气如木,数人闭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这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时代魏襄王墓的时候所记载的。

入井死相当恐怖。盗墓者如果遇到,就别想活着出来,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怎么回避呢?古时候他们多采取活口业,顾名思义,就是让家畜等动物进去测试,没问题了,人在进入墓穴,而在进入墓穴后,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毒气吸入。现代人则使用防毒面具。据史上资料记载,晋永嘉年间,有人再盗齐桓公墓的时候,有气不得入。这伙盗墓者对付入井死颇有经验,先把洞口打开,把毒气放出来,等过几天后再牵一条狗进去。过段时间看狗死了没有,觉得没有问题,才进入墓穴,避免了入井死。这种放弃活口验在现代考古盗墓中都有使用。

比如在年,在发掘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时,人们在开启地宫入口木门的时候,便从附近农家买了只大公鸡,先把鸡从开口中扔进去,发现鸡没死,一直在扑腾,人才进去。如果有毒物或者是其他暗器攻击,首先是活不成的,这样人就能避免井下死了。

在实际操作中,法医也和盗墓者一样,常用活口验检测毒气。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陈,大多是青石,面积为平方米。内无良将,都是石头,相当高大。地宫中有七座四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那井下死的毒气,盗墓者称之为墓毒,是怎么产生的呢?原因至今并不十分清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下葬时古人使用水银、药食等防腐原料所致,也可能是尸体分解后形成的。现在考古中已出现采集古墓气体的现象,但对毒气的成分有不同说法。井下死这种中毒现象在古代比较鲜见,但侦查难度大。如果盗墓者出于黑吃黑,谋害同伙,将其推下盗洞,即完成谋杀。但如果作为常规手段来谋杀,受限于条件,还是不大好办的。

到了明清时,毒气杀人普遍了起来,煤气被运用于自杀或他杀,尤其是古代的灭门犯罪。煤气是最理想的手法,而且容易隐蔽。现代已经掌握了针对这种有毒气体的防范手段,但在古代大家对其还是陌生的。本草纲目中对煤气中毒现象有记载。人有种煤气毒者。昏冒致死。煤气中毒在明清时的北京比较常见,因为当时京城人有条件烧煤得多了。明医学家张景岳对煤气中毒有详细观察和记录。他在书中说。京师之煤气性优劣,故没熏人致死,岁岁有之,而人不能闭者,无它。也是因为用之不得其法尔,夫经身地寒房屋用纸密湖。人睡火炕,没多热其室内,为其房之最小而最密者,最善害人。这意思就是说,京师用煤气的人多,但是用的人呢,不得其法。京师处于北方,地寒,房屋用纸,秘密胡着。人大多是睡炕的,煤多是架在室内,房子小,最容易被害了。

张景岳就煤气中毒规律做了总结。凡煤毒中人者,多在夜半之后,其气渐满,下及人鼻,则闭绝呼吸,昧然长逝,古人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是在屋顶开个洞,或者把窗纸揭开。而古代下毒者正是利用煤气杀人时人不知神不觉的特点,将被害对象烧炉子的居住的房间的窗口堵起来,不让它透气。煤气中毒而亡在验尸的时候比较明显,它的尸体特征是尸体软而无声,尸斑肌肉呈樱桃红。现代法医也是据此观察作出结论的。

现在看来,煤气是再普通不过的毒气了,现代也有更多新型的毒气,人类史上最先进品种最多毒性最大的毒气都出现了,比如神经性毒气,这种是现代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再说回古代的毒,到了清朝,古代毒药的新品种继续出现,比如鸦片。

鸦片就是罂粟,在早期并没有被视为毒物,到清朝才被利用。鸦片中毒多是急性中毒,容易假死。史上有资料记载,如果服多了,毒中,则生冷弃绝,似乎已死,如果肢体柔软,则脏腑经络之气尚在流通,实际是没死。这是鸦片烈性最迷之故。三四日后,鸦片之气退净,人就活了。如果怀疑是鸦片中毒,开棺验尸的时候最容易分辨,看尸体是背向上还是侧身,就能知道个大概。检测鸦片中毒的尸骨,俯则居多,侧也常有之,平过者甚少。这是因为人埋在土中,鸦片毒性褪尽了,人醒了,辗转关中,不能复出,久则真死矣。鸦片中毒后,毒性消失,人复活,而那时已被当成死人埋了,结果只能在棺里,生生的被憋死。所以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毒气毒药都有被犯罪分子运用的可能,关键在于对它的控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