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政变中离奇失踪,没有陵墓。第七位皇帝明景帝朱祁钰葬在北京西山景泰陵。
其他13位皇帝入葬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陵寝,即大家所熟知的“明十三陵”。此外,这里还埋葬着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明明是明朝末期的一个大太监,可究竟为何,他能够葬入此处?
亡国之际,这位太监临危受命!
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攻打北京之际,崇祯身边已经无人可用,只能任命大太监王承恩带领大军去抵抗。
当时明朝很多人都是人心惶惶,各自寻求生路,或逃跑或投降。而王承恩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城池,亲自奋战在第一线。
但是可惜最终因为实力相差过大,明军最后还是惨败,被李自成带兵攻入北京城。崇祯知道大势已去,便下令后宫妃嫔一同自尽,不要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所玷污。
最后一刻,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王承恩没有像其他大臣和太监那样选择投降,而是一直陪在皇帝身边。直到最后,崇祯选择了自缢。
王承恩把崇祯最后的仪容整理好,对其行了三拜九叩的君臣之礼。在一旁的海棠树下,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忠贞为主,捐躯以从”
王承恩之死,让李自成颇为感动,李自成一开始将崇祯与田贵妃合葬,这里,也就是后来的"思陵"。可他自己在北京城也没能待多久,立马山海关告急,后被清军击败。
直至清军入关,顺治专门为崇祯发丧,将其坟墓重修了一番。此外,顺治还在思陵旁为王承恩修建陵墓,并重新立碑,在墓碑上写了碑文“贞臣为主,捐躯以从”,让他日夜陪伴着寂寞的崇祯,成为永远的守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