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再起时,群英纷争世,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成浩谈史,每天给大家分享历史故事!朱由检(年2月6日—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公元年,大明王朝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大明皇帝明熹宗落水病重,服瑶驾崩。因为无子,明熹宗朱由校临终前传位于皇弟信王朱由检,是为大明思宗,崇祯皇帝。事实上,崇祯能登基称帝完全是他哥哥的功劳,他虽出身皇室但因母亲地位低微根本不受皇帝恩宠,就连他信王的爵位都是在他哥哥朱由校称帝后才册封的。崇祯即位时已是十七岁的少年,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但那时的明朝早已是千疮百孔,他要想重新振兴明朝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关于崇祯皇帝,那能说的事儿真是一箩筐又一箩筐。这位死后葬于十三陵思陵的大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说他勤于政事,生活节俭,年轻有为不为过;但说他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大明皇朝也是不争事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封建时期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位皇帝。在这位皇帝的绩效考核中,崇祯皇帝的勤勉能力项绝对可以打A+,只有道光等几位老板可以抗衡。大明王朝,提倡以奋斗者为本,崇祯可谓是奋斗者中的战斗机,常常回信到凌晨,用两个的成语来形容就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这绝非过誉,崇祯老板上任17年期间,兢兢业业17年,没有一天是虚度的。他17岁担任大明董事长,20多岁头发已白,眼角鱼尾纹。这样敬业的皇帝,给一百个赞都不为过。不得不说崇祯是个积极进取的皇帝,比明朝很多皇帝都要有自省能力,他勤政好学,人聪明干练。但不得不说,正是由于他的积极作为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大明经过万历的昏庸和魏忠贤专权的灾难性打击已病入膏肓,如果是昏庸之辈来当皇帝,王朝可能还会延续十几二十年,慢慢等死,可崇祯的精明能干恰恰点燃了亡国的加速器。话说崇祯不敢承担责任最后也把自己给坑了:当时在崇祯授意下同后金和谈,暂时清除边患以安定天下。但事情败露后,崇祯就把责任全部推给底下办事的大臣,并以此借口把他们杀了。于是这也让大家看清了他的心思:事情做好了是你皇帝的英明,做不好是大臣无能。还有就是在李自成围攻北京之前,崇祯本想大臣们提出迁都南京的建议,他也好顺水推舟就同意了,虽然大臣们也知道皇帝的小心思,但就是没人提。“哦,现在我向你提南迁你安全了,如果秋后要追究当年谁向皇帝进谏迁都之言,以致国都沦陷,那到时我不是死路一条?”除了不负责任,崇祯还不信任自己的官员,据不完全统计崇祯接手大明王朝17年期间,认命了50位CEO,平均每个人的在位时间不足3个月,而且这50位CEO不是被开除,就是被降职,无一善终。至于CEO以下的高管,更是走马灯一般,“日新月异”。崇祯知道党争是造成很多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十分憎恨党争,对参与党争之人绝不手软。可惜他因此无形中又沦为党争的杀人工具,17年期间他杀了一批又一批忠臣将士,反正反正只要是看不顺眼的管他对与错、是与非通通都杀,终于在他的刚愎自用下这个国家算是彻底没救了,以至于到了后来农民军攻打京城到了无将可派无兵可用的凄凉境地。崇祯把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一窝端之后也相当于将朱元璋建立起来的为了维护朱家江山为朱家谋财维稳的间谍机关彻底清除掉了,士大夫集团失去了约束的力量从而做大做强,最终崇祯很多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推行,文官集团在无止尽的内斗扯皮中浪费资源、贻误战机,一个君臣不同心的王朝,它除了灭亡,别无他路。如果说崇祯生在和平年代灰尘为一个很不错的守成之君,但是历史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需要一个杀伐果断却又懂得休养生息的明君,就像永乐大帝朱棣那样,可惜历史没有按照这样的轨迹运行下去,而崇祯的所作所为也就不合时宜了,亡国也就是必然了。读史使人明智,以上只是成昊对这段历史的个人见解,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评论,感谢大家观看!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本文由成昊谈史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