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史大剧《山河月明》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明太祖第四子朱棣和徐妙云携手一展宏图的故事。
徐妙云,正名“仪华”,是明成祖朱棣的嫡后。明太祖洪武九年,14岁的徐妙云被朱元璋亲自册封为燕王正妃。知书达理而温婉贤淑的徐妙云,深受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疼爱,性情古怪的朱棣对这个妻子也是宠爱有加。
徐皇后是明初功臣徐达的女儿徐妙云,她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徐达见女儿有如此天资,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徐达便请来老师为女儿授课。因徐妙云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很快就熟读诸子百家,精通经史子集,连她的老师都自叹不如,世人便送她一个“女诸生”(女中儒生)的美誉,成为京师的大新闻。
朱元璋听说后,就叫来徐达,要和他定个娃娃亲,把徐妙云许配给四子朱棣。皇帝都发话了,徐达怎能拒绝,便马上叩头拜谢,于是12岁的徐妙云便入宫,陪伴朱棣左右。洪武九年,14岁的徐妙云与朱棣完婚,被封为燕王妃。
洪武十三年,徐妙云随朱棣离开京师南京,远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开启贤内助的生涯。朱棣的封地在北京,当时的北京经常受元廷残留势力的骚扰,朱棣身为燕王,时刻都要准备出城迎敌,而诺达的燕王府就交由徐妙云来打理。徐妙云充分发挥了当家女主人的职能,井井有条地管理内务,使得燕王府上下秩序井然,朱棣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管理军务,所以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受到朱元璋的赞扬。
有次,朱棣又立了大功,朱元璋为了表示对朱棣的奖赏,就派人送去十位朝鲜美人。朱棣正高兴地合不拢嘴,此时徐妙云在旁及时提醒朱棣:“王爷忘了宋高宗择嗣的故事了吗?”朱棣一惊,暗想自己差点误了大事。当时,朱棣和其他几位藩王,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都在博取朱元璋的信任,以便获得更多赏赐,为日后夺位积攒实力。而此时,朱元璋效仿宋高宗赵构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方法,也给他送了美女做试探。朱棣只顾着看美女,竟忘了夺嫡的大事,幸好有徐妙云及时提醒,朱棣迅速将十位美人完好无暇地又还给了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对朱棣更加信任,屡屡加封他的地盘、护卫,以致于朱棣在权限上超出藩王“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所以朱标死后,朱元璋曾一度想传位给朱棣,只是刘三吾等大臣,一再以“立嫡立长”劝诫,朱元璋才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但由于朱元璋对朱棣信任,屡屡封赏,使得朱棣羽翼已丰,为后来举兵靖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这份功劳非贤妻徐妙云莫属。
徐妙云相夫教子有高招,治家有方,伴君有道,在朱元璋送的美人面前,只用一个历史典故,不仅提醒了朱棣,还轻松遣返前来和她争宠的女子,实在是高招。身为燕王的朱棣,本该妻妾成群,然而徐妙云在世时,朱棣却专宠徐妙云一人,他们婚后前九年,徐氏相继诞下三子四女,在这期间,朱棣并未和其他女人生下过庶子女,直到后来徐氏未再生育,才有了庶女常宁公主和庶子朱高爔。可见,在朱棣心中,徐妙云就是他的最爱,值得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娇梅万朵只摘一枝伶”。
只可惜,天不假年,徐妙云只做了5年皇后便不幸病逝了。徐皇后撒手人寰后,朱棣悲痛欲绝,甚至还当着群臣的面忍不住失声痛哭。迁都北京后,徐皇后成了第一位入葬明十三陵的人。徐皇后死后,朱棣永生未再立新皇后,她既是朱棣最初的眷恋,也是朱棣毕生的挚爱,自始至终,从未改变。枭雄朱棣竟也有这样痴情且专情的一面,实在令人感叹!朱棣死后,与爱妻合葬于长陵。
徐妙云之所以博得朱棣的如此钟爱,就是因为她有伴君、伴夫、治家的大智慧,她不仅是朱棣的妻子,还是他的知己、战友、左膀右臂。后来,朱棣为举兵靖难举棋不定时,徐妙云又劝丈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劝她果断起兵。朱棣起兵后,徐妙云又劝丈夫率所有精锐出城,留自己和长子朱高炽留守北京,徐妙云面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围城,亲自披挂上阵,鼓舞士气。还借鉴历史故事,在冬天向城墙上泼水,使得北京城变成一座冰城,李景隆的大军只能干瞪眼,最后被朱棣和徐妙云里外夹击,大败而回!
朱棣称帝后,因长子朱高炽太胖,性格又软弱,想改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便询问皇后徐妙云的意见。还是徐妙云看人准,她直言:“老二性格太过暴躁,如果他做了皇帝,定会残害百姓,江山不保!”在徐妙云的保荐下,朱高炽才保住了皇位。后来朱高煦屡屡纵使私兵劫掠,杀死官员,僣用乘舆器物。造反失败,被贬为庶人后,又故意前来探望他的明宣宗朱瞻基,自寻死路被烤死,也证实了徐妙云的预言,朱高煦真不适合坐皇位。
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而朱棣背后的这个女人就是徐妙云。徐妙云身为一介女子,却博览群书,熟读经史,从历史中汲取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察人用人、伴君侍夫的大智慧,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朱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